开元二十三年,寿王李瑁娶了杨氏女子,到这里他春风得意,郎才女貌,他的妈妈贵为六宫之冠,他的父亲对他赞赏有加,本来命运简直是一片光明,可是接下来的六年跌宕起伏,这六年密集的发生了好几件事,是什么呢?
太子被废,就是李隆基在一天之内杀了自己的三个儿子,其中包括太子。这个背后的小九九,当然主使人是武惠妃。可是紧接着武惠妃去世了,她可是李瑁的亲娘。再接着李亨做了新太子,然后杨氏出家为女道士,李瑁失去了妻子。接下来这个妻子就变成了自己父亲的宠妃。再接下来他的养父,特别疼爱李瑁的这个宁王去世了,李瑁失去了义父。
就这六年的时间,一桩桩一件件的事情,李瑁从新婚、疑似有望当上太子,再到丧母、失去妻子、失去养父,然后沦为一个历史大事件中的小透明,一切就发生在这六年。然后《史书》对他的记载就没什么了,连他的妻子被献给了自己的父王这件事,正史里只字未提。但是在马嵬兵变的这个过程中,李瑁就在场,从头到尾他都睁着一双眼睛,在看着所有发生的一切。
马嵬兵变,我们用李瑁的眼睛来看一下。自己的前妻死在马前,“君王掩面救不得”,然后李瑁还得给他的爹当差,当什么差呢?《史书》有记载说“十五载,玄宗避贼,行至马嵬,父老遮道请留太子讨贼,玄宗许之。”就在说,和大家说你得留一个人来主事,来跟对方打。玄宗说好的,然后“遣寿王瑁及内侍高力士谕太子,太子乃还。”就这一句话,说的是谁呢?说寿王,你和高力士去给太子李亨颁个旨,让李亨带兵去打仗/这个旨意非常清晰,说分部下为六军,然后让这个寿王带着这六军前后左右相次,就是去迎,到前线,一线去狙击敌人。这是李瑁要去传的旨意,那么李瑁亲眼看着前妻死,看着皇室崩塌,然后哥哥留守在这里要打仗,他心里会怎么想?不知道,我们很邪恶的猜测一下,李瑁就去颁这个旨了,高力士也去了。众所周知的结果是,在李瑁传旨了之后,李亨就直接宣布他登基成了皇帝,这个消息传回来到唐玄宗这的时候,玄宗还愣了一下,措手不及,他没有想到自己突然就成了太上皇,这不是他的本意。但是大家可以通过细节,在重重的迷雾中破案。
张佳玮老师的原话是说,在某种程度上,寿王一直醒着。母妃逝世,妻子被夺,太子无望之后,他还是睁着眼睛,他一直看到马嵬之变,自己的前妻死掉 ,父皇老去,他回去宣召,让自己的哥哥太子留镇,结果这个太子就成了天子,但寿王,他就是跟着父皇,护送他一直入蜀,可是他一直醒着。直到后来,能够再跟着太上皇返回到长安,寿王始终睁着眼睛看着这一切。张佳玮说了一句 特别妙,说传奇都是他前妻和老爸的,后世看到的是马嵬坡、华清池、长生殿、荔枝、醉酒、极乐宴等等这些,那寿王就看着这一切,但他什么都没留下来,他只是默默地活了下去。
这句话讲得非常微妙,活了下去意味着什么呢?在杨贵妃逝世后6年,就马嵬兵变,杨贵妃死在马前之后6年,唐玄宗死掉了。同一年,唐玄宗的那个儿子,李亨,唐肃宗也死掉了,父子两代同一年死掉,这个也是很悲催是吧?也很奇怪。但是李瑁很太平,他安安静静地经历过盛世,经历过战乱,直到在他的老爸和他的哥哥去世后13年,他才逝世,他一直睁着眼睛,看着唐朝的起承转合,留下了一声叹息。
我们长叹一声,就再来看看《长恨歌》,所以历史非常有意思,它在这些诗歌的细节之中,埋藏下了重重叠叠的注解,如果我们不用心去看,我们很难体会,也看不懂。
“马嵬坡下泥土中,不见玉颜空死处。”我想如果回到当时的那个现场,李瑁,李隆基,恐怕面对着马嵬坡下的这个一滩泥土,心情会有微妙的相似之处。唐玄宗回到长安的时候,路过马嵬坡,他命令祭奠杨贵妃,还想把她隆重地改葬,然后就让太监去找。结果太监回来了以后,就回了一句话,说:“肌肤已毁,香囊犹在。”就是当时是非常潦草地把她掩埋了,现在再去挖,什么都没了,“肌肤已毁”,但是唯有一个香囊还在那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