干法
荐语
你将获得
作者简介
精彩选段
读完本文约需5分钟
以下为《干法》音视频演讲实录的部分内容,成为樊登读书APP的VIP即可获得全部内容。
今天应广大会员的强烈要求,希望我能够好好讲一下稻盛和夫的《干法》这本书,这本书是一本很经典的书了。我记得我是有一年春节在家里边看完了之后,很激动地写了一个我们的PPT给大家。
为什么很多会员希望大家读读这本书呢?就是在春节返工的时候,你会发现很多人很沮丧说又要去工作了,春节假期过得好快,就是人们对于工作的排斥心态是溢于言表的,在每个人的微信圈里边,就不断地去发布这样的消息。
但实际上在那个时候我就特别想念这本书,就特别觉得稻盛和夫的想法应该让大家知道,不仅仅是给大家洗脑,让大家能够认真地工作什么的这个不重要。重要的是当你了解了稻盛和夫的经营哲学以后,你会发现工作真的可以成为你幸福的来源,工作可以让你觉得特别开心,所以今天我们认真地讲讲这本书。
《干法》这本书跟《活法》比起来,它写得更加跟自己的经历有结合,所以在《干法》里边充满着稻盛和夫现身说法的对整个工作的看法。
那么稻盛和夫这个人是什么人呢?他1932年的时候出生在日本的鹿儿岛,你想那是经历战争的人。在1955年的时候,毕业于鹿儿岛的大学就叫鹿儿岛大学,学的是应用化学专业,所以他一直做的都是跟化工有关的京瓷方向的创业,第一个工作就是京瓷。
日本有四个叫经营之圣,哪四个人呢?一个叫松下幸之助,你听这名字就知道松下的,一个叫盛田昭夫,盛田昭夫是索尼的,还有一个叫本田宗一郎,本田的,这几个人都创造了巨大的公司。第四个,唯一一个活着的经营之圣就是稻盛和夫先生。
稻盛和夫这一辈子做了三家公司,全都做到世界500强,我经常跟大家讲说咱们做一个公司能上市,就已经觉得很有成就感了,很累了,人家做了三个公司都是世界500强。第一家公司就是京瓷,京瓷有一段时间还卖过手机,被很多人看到。但他实际上最早就是做陶瓷的元器件,做各种各样的元器件。我们手机电脑里边的那些元器件需要加工的,他们做了很多这样的东西,京瓷是世界500强。
第二家创业的公司,京瓷是他27岁的时候创业做的,27岁的时候创业做了京瓷。在他52岁的时候做了第二电电,第二电电就是KDDI,这个公司相当于中国联通在日本的地位,就是移动通讯的供应商里边排名第二位的,也是一个世界500强公司。
2010年的时候,老人家已经得了胃癌了,切除掉了2/3的胃了。在这个时候日本政府来找他谈,希望他能够接手拯救日航,就日本航空公司。日本航空公司不行了,这是一个代表着日本形象的这么一个大公司,现在濒临倒闭了,你看你愿不愿意出来帮助国家把这公司经营。稻盛和夫回家想了想,说行。70多岁的老人家,胃都切掉2/3了,又出来接手了日航,只用了一年时间扭亏为盈,日航又重新回到世界500强的行列。
所以这人难道不是一个经营之圣吗?他太厉害了。那么他怎么才能做到这一点的呢?最关键的就是来自于对于工作的看法,稻盛和夫在一开始就说工作不是不得不干的必要之轭,就是我们很多人会把工作当作是一种必要之轭。我跟我一个同学,他是外企的高管,在聊到工作的时候,他说这事我想得很开,工作你是必须要付出的代价,你为了有一个美好的生活,所以你必须要付出这样的代价,我心甘情愿为了付出代价,我就忍着点,就别抱怨了。他觉得自己已经想通了,他觉得自己已经想明白了,无非就是吃点苦,遭点罪,受点气,我忍着点,我是为了挣钱能够度假,享受退休生活,能够让孩子成长。
有这种想法就没法成为稻盛和夫这样的人,这就是打工者的想法,他会认为我打工享受了必要之恶,这是一个必要之恶。稻盛和夫认为说工作是万病的良药,解决一切问题的最重要的良药就是这个,稻盛和夫是把工作当成一种修行在看待的。
这本书里边有一段跟大家分享一下,比如说第四页,稻盛和夫经常会问那些认为工作是必要之恶的人一句话,他说难得来这个世上走一回,你的人生真的有价值吗?那么你人生的价值是怎么体现出来的,是你忍受了很多不愉快的工作体现出来了你的工作、生活的价值吗?是你账户上的钱能够体现你工作的价值吗?不是,是你在工作当中有没有磨练到你的心性。
所以稻盛和夫是一个把工作当作修行的人,他认为工作的过程就跟和尚打坐一样,这是在做功课,这是在努力。我可以通过工作这件事情让我的心性得到不断地提升,所以像不像我们之前讲王阳明,他说在事上磨练。
什么叫作在事上磨练?王阳明也是很辛苦的一个人,天天在不断努力地工作。但是这些努力的工作对于王阳明来讲,这都只是修炼的过程,在不断锻炼自己的心性。
咱们来讲讲他经历,23岁的时候他终于大学毕业,他之前也受过很多的挫折,15岁以前因为战火打仗,他们的家乡整个房子都被烧毁了,没饭吃,很饿、很穷。所以15岁的时候,稻盛和夫就讲说,人生怎么这么苦,一天到晚都是这些苦难,什么时候才能结束这些苦难?后来考大学的时候又失利,他本来想当医生,考医学部没考上。最后非常不愿意地进入到了化学工程部去学化学。而且又是鹿儿岛大学,不是他心中理想的那些一流的学校。从鹿儿岛大学毕业以后找不到工作,因为当时经济大萧条根本没有工作。
后来有一个熟人,是一个老师推荐他去了当时的一个就是京瓷前身的一个陶瓷厂。到这公司来工作的时候,第一个月领工资的时候,他得到了答复就是请再等等,就是没钱发工资。他跟那些小卖部的店主聊天的时候,小卖部的店主说你们大学生怎么会到这种地方来,说在这个地方工作连老婆都找不到的,跟他说你赶紧走,这个地方没法工作。
跟他同时进到京瓷工作的这些人全都走掉了,最后只剩两个人,只剩他和另外一个人,他和另外一个人也坐不住了,说这也不发工资,这玩意能行吗?要不然咱走,他们俩就去报考了自卫队后备干部团,实际上就是参军了。他们俩去报考参军,一考都考上了,因为两个人素质都不错,就考上了。
考上了之后,下一步行动是需要写信到家里边,让家里边的人把那个户口本寄过来,需要用户口本来办理去就业的手续。他又给家里人写的信让寄户口本来,那时候没有电话,写的信就等着。一直等到过期了,家里边就始终没有给他寄户口本,也不给他回信,没人理他,他就错失了机会。而那个人拿到了户口本,那个人也走了,所以所有进到厂里的员工全部走光了,就剩稻盛和夫一个人了。
后来有一天这个稻盛和夫遇到了他哥哥,他问他哥哥说我当时写信让你寄户口本,你难道没收到吗?他哥哥说你不提这事还好,你提这事我气就不打一出来,就把他狠狠地痛骂了一顿。为什么呢?你是一个忘恩负义的家伙,家里边花了这么多的钱省吃俭用把你送去上大学,好不容易托了人,人家给咱们这么大的人情,把你安排到这个公司来工作,你仅仅因为一点点不满,你就不能够忍受就要辞职,你还算是个人吗?骂的稻盛和夫当时羞愧得无地自容,回去上班。
23岁稻盛和夫又回到这个陶瓷厂接着工作,但是很苦恼因为又没有工资收入,几乎没有。每天干的都是些很奇怪的那些研发的事,因为他是大学生,他要去研发那些陶瓷的东西,他又不爱这个东西,为什么呢?年轻人的价值观都不是一次形成的。
我们那时候讲王阳明的时候,他年轻也有过忤逆的时候,他也有过这种沉溺于各种各样的东西的时候。稻盛和夫年轻的时候并不是一个乖孩子。他们的父母教育稻盛和夫,说年轻时的苦难是一笔财富,花钱都买不到,这句话是鹿儿岛的谚语,他们的民间的俗语,说年轻时的苦难是花钱也买不来的财富,拿来教育他。
稻盛和夫暗地里就讲说苦难还是卖了好,他觉得能够卖掉苦难是最好的,为什么要那么多苦难呢?生活这么苦怎么办呢?他说算了既然哥哥说好好工作就好好工作吧,他说既然没有别的办法,那么就好好工作吧,所以他就把全副的身心投入到了认真工作当中,他给自己定了一个要求说绝对不要抱怨,就是认真地工作。
那么怎么叫认真的工作呢?把锅碗瓢盆全部搬到了车间里边,每天住在车间里边,每天跟陶瓷住在一起研究。怎么研究呢?因为光靠自己大学学那点东西根本研究不出来,他就去向上级请示,他说工资可以不发,但是麻烦你帮我订一些英文的杂志,我需要看到最新的关于陶瓷的英文杂志。公司就花钱给他订了很多的英文杂志,所有跟陶瓷有关的化学的英文杂志都订过来,每天不是在做实验就是看杂志,看完杂志做实验,吃着面包看杂志,睡觉就睡在车间里边。
经过了这样艰苦的打拼,他迎来了人生的第一个真正的成功。什么是人生的第一个真正的成功呢?就是公司给他一个研发的任务,要求他研发镁橄榄石。我也不懂这镁橄榄石是什么东西?反正是做陶瓷可能要用的一个东西,叫镁橄榄石。
镁橄榄石当时有一个最大的问题是什么呢?就是它粘不上,它粘合在一起的时候很快就松掉了。因为那个时候做陶瓷都是用粘土在做粘合的,所以这个镁橄榄石粘不上,所以怎么都攻克不了这个难题,他就一天到晚的想这个事,吃饭睡觉都想这个事。
突然有一天他在车间里走来走去的时候,一脚踢翻了一桶松香,就是工业用的那个松香。松香踢翻了以后沾在他的裤子上了,他说谁这么讨厌把松香放在这儿,就在那一刻他说这就是粘合剂,用松香来做粘合剂。他立刻用松香开始做实验,拿松香替代粘土给镁橄榄石做粘合,一下子攻克了一个巨大的研发难题,给公司赚了很多的钱,让公司的技术领先。他自己就觉得说这难道是上帝,难道是神,难道是佛祖在保佑我吗?他突然想明白了,这个保佑是来自于我日思夜想都只想着一个问题。
我们也可能踢翻一桶松香,如果你是一个吊儿郎当的员工,你根本脑子里就没有想过关于镁橄榄石的事,你踢翻多少桶松香都没用。但是因为他满脑子想的都只有这个事儿,所以当他踢翻那桶松香的时候,灵感就一下子出现出来了,这是第一个成功,他的科研方面巨大的突破在日本当年是领先的突破。
那一年他大概只有27岁左右,因为他没有创办京瓷,这一次事件带给他的最大的收获,并不是奖金,也不是这个科研成果。而是什么呢?他在这一次完全认真的工作之后,他发现除了他获得了大量的科研成果之外,他发现了一个非常有趣的现象,就是他觉得工作真的太有意思了,工作这事真好玩,你给我别的我还不换了,我现在就喜欢工作了。所以他从一个排斥工作的人,通过艰苦的努力和专注的工作,变成了一个热爱工作的人,他感受到了从研发、杂志,这些在外人看来很枯燥的事情当中的美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