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孩子远离焦虑
荐语
你将获得
作者简介
精彩选段
读完本文约需7分钟
以下为《让孩子远离焦虑》音视频演讲实录的部分内容,成为樊登读书APP的VIP即可获得全部内容。
今天我们讲的这本书,叫作《让孩子远离焦虑》,这是一本在儿童教育方面非常著名的书。
现在焦虑的孩子变得越来越多了,什么是焦虑的孩子的表现呢?你可以看一下你的孩子有没有以下的问题:
如果孩子不跟妈妈在一块儿,就睡不着觉;如果妈妈回家晚,他就不停地打电话催;如果妈妈没有去接他放学,他就哭;甚至他不愿意去做一些陌生的事,你让他去做一些事,他说:“我不去,我害怕,做不了。”;还有他不敢见陌生人等等。这都是焦虑的表现。
当然,在长大的过程当中,有的就会好转,有的就慢慢没事。小时候焦虑过,长大以后就没事了。但实际上,焦虑会给我们造成一个深层次的影响,这个是很多人没有发现的。
社科院做了一个调查,大量高考状元到最后工作表现都一般,都只是普通人。为什么呢?为什么这些高考状元当时学习那么棒,后来都只是变成了普通的公务员,或者变成了普通的企业里边的工作人员?
其实很简单。你们研究过没有,这些孩子是怎么成为高考状元的?那些学习成绩特别好的小孩是怎么来的呢?大量孩子是被家长威胁出来的。
在我们小时候,我们的家长都跟我们讲这样的话:“咱家不是富二代,咱家也没钱,你老爸也没什么权力。我告诉你,你长大了要是不行,没人帮你。我们俩把钱花完,都不给你留。”
很多家长喜欢给孩子施加这样的压力,然后告诉他社会竞争多么激烈,你要是没本事,你就只能怎么怎么样。
这些话在当时能带来效果,家长能够看到孩子为之一震,然后开始努力工作、学习。但长此以往,他内心中有一个东西被破坏了。那个东西是什么?大声说,什么?安全感?对,他内心当中的安全感被破坏了。
当一个人缺乏了安全感以后,他做任何事,首先考虑的就是安不安全。当一个人总是考虑安全不安全的时候,他会做什么样的决策呢?他会做一个最平庸的决策,就是什么事最安全我就做什么事。
那天我去北大讲课,有一个景象令我特别意外。在北大英杰交流中心排了一个队,从英杰交流中心一直排到东门外,那么长的一个队伍。我说:“这什么人啊?干什么的?是克林顿来了吗?”然后我就跑到跟前去看,结果是国家海洋局招聘。
国家海洋局招聘能有这么多人报名?我奇了怪了,说:“国家海洋局的福利有那么好吗?它不就是吃鱼便宜点吗?还能怎么样呢?然后就那么多人排着队要去当国家海洋局的公务员。北大啊,这是咱们中国最好的学校之一,学生会有这样的选择!”
原因就是大量的孩子在从小学习的过程当中,被破坏掉了安全感,产生了焦虑。后来慢慢长大以后,小时候的焦虑随着他人格的成熟,看起来逐渐被掩盖了,但是内心深层次的安全感被破坏以后,终身都会对他有影响。
所以他努力想成为一个最普通的人,努力想成为一个跟别人没有什么差别的人,每个月给他发五千块钱工资,别让他担风险就行。
你们想想看,如果你的人生真的就这样的话,你有劲吗?所以这本书对于所有的家长来讲,我认为是最特别、最重要的一件事。而且还有很多焦虑严重的状况,孩子自己好不了,无法自愈,最后变成了真的焦虑症。甚至有很多孩子一被打击就跳楼自杀了,也有这样的情况。所以小孩子的心智健康状况已经越来越受到大家的关注。
我们首先得了解孩子焦虑的表现。我们刚刚讲了,没法独自入睡;不爱讲话;面对陌生人和情境就会感到紧张;尝试新事物的时候对自己没有信心;或者认为自己无法考取好成绩,无法赢得老师的赞赏;不愿意去上学;不愿意参加学校的活动;总是特别担心很多未发生的事。
比如,有的孩子喜欢整天问妈妈,如果什么什么怎么办?如果怎么怎么样怎么办?他整天问你这个问题,这个不是小孩问话的句式。小孩正常问话的句式是为什么,这是什么?这是大量小孩问话的正常句式。但是有一类小孩就说,如果那样的话怎么办?他比我们要担心得多。
咱们讲《向前一步》,就是专门给女性写的那本书,谢丽尔·桑德伯格写的,说一个幼儿园的小女生在家里特别难过地哭,为啥哭呢?
她说:“我的理想是当宇航员。” 那你为啥哭呢?
她说:“我们班那个汤姆的理想也是当宇航员,我想跟他结婚。” 那你哭啥呢?
她说:“我俩如果都当宇航员了,谁来照顾孩子?”
这就是女性天生的那种焦虑。女性比男性容易焦虑得多,女性有一种天生的内疚感。在家庭当中,男人只要把钱拿回来了,几天没回家,不会觉得内疚。很多男人经常一出差就出好长时间,他不会觉得内疚,因为男人天生不内疚。
女人天生就容易内疚,所以女孩子身上的焦虑的状况表现得会更加严重。你们现在还没有结婚,就已经开始琢磨将来孩子户口在哪儿上啊?附近有没有学区房啊?我是找一个什么样的人更合适啊?因为女性天生会为家庭担心。所以这本书特别适合妈妈好好看一看,既能减轻孩子的焦虑,也会减轻妈妈们自身的焦虑。
一个人为什么会焦虑呢?佛教里面讲焦虑讲得特别好,我特别喜欢佛教里面的解释。焦虑是什么呢?焦虑是对无常的抗拒。大家都知道无常,都相信无常。这个世界上的事是你没法控制的,总有一个事会突然发生,无常会发生。但是你明知无常会发生,还在内心当中不断抗拒无常,你说这个事最好别发生,或者最好别发生在我身上。这时候你的焦虑情绪就会出现了。
当然,这是佛教的解释。心理学的解释是什么呢?焦虑是一种大脑功能障碍。通俗地讲,焦虑是非常强烈的情绪状态。当人们面临不确定状况的时候,他们无法对事件结果做出预测。在不能确保他们的选择是否正确的时候,焦虑就产生了。其实换成你们年轻人的话讲,就是纠结,严重的纠结就是焦虑。这事我到底干还是不干?该干。该这样干还是该那样干?
要毕业了,我是读研究生呢,还是工作?
我说:“你该读研究生,愿意读就读啊,愿意工作就工作啊。”
她说:“如果我工作了,我就失去了读研究生的机会啊。读研究生,那我就没法工作了啊,读研究生万一没用呢?”
因为你总想万一有一个不一样的东西存在怎么办,这就是对无常的抗拒。
实际上从佛教的角度来讲,你的因果已经注定了你将会做什么了,所以你只要认真地过每一天,接下来的事就发生了。你会选择去工作,或者会选择去读研究生,这都是最好的选择。没有一个如果存在,因为人生没有平行线,人生是一条单行线。当然,我这种讲法对于普通的家长和孩子是无效的,因为这是佛教的讲法。
咱们回到这本书,从心理学上说,其实焦虑是来自于对不确定的状况的未知。那么和其他的方面一样,焦虑是遗传基因、气质、经历等多方面因素的一个综合体。没有哪一个单独的因素可以解释这一切,光是从遗传或者光是从个人的经历都没法解释这一切,这是一个相当复杂的事。
甚至有很多人遭遇到外界的冲击也会产生这个问题,比如父母离异,父母有人去世,然后暴力事件的伤害、性骚扰、生病住院等等,这些事都会引起焦虑状况。
我有一个同学焦虑很严重的时候,就是因为他住院发现肝上面有一个阴影。他觉得完了。他说,我是肝癌。然后整天觉得要得肝癌,要死了,自己吓自己。去百度上搜了很多医学资料,然后说自己是肝癌,非得证明自己要死了。后来医生过来跟他讲,你这不是肝癌,你死不了。他说,医生你别骗我,我是有知识的人,你跟我就说实话吧。
然后医生说:“你是肝上长了一颗痣。咱们脸上会长痣,痣那个东西会长在脸上,也会长在肝上。你只是肝上长了一个痣,不是肝癌。你这个不叫癌症,你这个叫作焦虑症,你知道吗?你现在要治焦虑!”所以给他开药,吃开心的药,一吃就好了。所以有时候各种各样的事都会导致焦虑。
在所有这些因素当中,如果你希望改善孩子的焦虑状况,你唯一能控制的是什么呢?基因你能控制吗?控制不了;发生过的事你能控制吗?控制不了。你能控制什么?你唯一能够控制的东西是自己的教养方式。
所以,要想改变孩子的状况,你不能够要求孩子说,你不许哭,你不要焦虑。甚至很多家长听完我这课,然后给孩子讲,你这叫焦虑,你知道吗?你已经焦虑了。你这样会把孩子搞得更焦虑。这些东西都没法帮到孩子,唯一能够帮到孩子的办法是你改变你的教养方式,你教养方式潜移默化的改变就能够带来孩子焦虑状态的变化。
所以这一段我们解释了孩子的焦虑表现有哪些,而且为什么会焦虑,接下来第二个环节,我们需要让大家知道,什么样的教养行为会导致孩子焦虑,这个是非常重要的一件事。
第一个导致孩子焦虑的教养行为叫作父母的过度控制。这本书里有一个提法特别有意思,叫直升机式的父母。什么叫直升机式的父母呢?就是这样的父母天天在孩子周边飞来飞去。什么事都要盯着,无论是对儿子还是对孙子,吃东西,穿衣服,走路,都一天到晚盯着。
当父母是这种直升机式的人物的时候,你会发现他会把孩子搞得特别的焦虑。他们整天问孩子说,冷不冷啊?疼不疼啊?可以接受吗?考试能不能及格啊?你感觉怎么样啊?你跟同事关系好吗?有人欺负你吗?天天问。实际上这个孩子的生活可能没有那么糟糕,但是他整天在孩子面前呈现的全都是担心,让这个孩子觉得生活中好像到处是陷阱,生活中随时都会出事。
有时候我儿子在学校里边跟别人打架了,比如脸上划了一道什么的,他自己无所谓,他觉得挺好的。甚至讲的是,今天我跟我的朋友什么的打架了,他蹭了我一下,就完了。
如果这时候父母过来说,这怎么办?要不找他们家长?我去跟学校讲?当你把这个东西不断放大的时候,孩子的负担就会变得越来越重。所以这是第一种教养方式,叫作父母过度的紧张,这个是要小心的。
第二个叫作强化孩子对危险和失败的理解,就是导致了孩子对危险和失败的曲解。比如整天跟孩子强调陌生人都是坏人。有没有父母这样?不要跟陌生人说话,跟你说话的叔叔都是坏叔叔。整天跟孩子强调这个,会让孩子对陌生人和整个环境产生担心。
还有父母说,如果一个人成绩不好,这辈子就完了。你成绩不好,你将来出去你吃屎都赶不上热的,这是我听过很多家长讲的粗俗的话,就是告诉孩子,学习成绩好就有一切,成绩差就什么都没有,这是纯粹胡扯的。
我给很多总裁们上课。有一次,我要求他们练习用左手写自己的名字,这是我们课程当中的一个练习,左手写名字。结果有一个总裁就不写,这家伙不配合。我说:“左手写一下名字。” 他特别诚恳地说:“樊老师,对不起,我不会写字。”十几个亿的大老板,根本字都不会写。
这样的人我认识好几个。很多成绩并不怎么样的人,一样有可能有好的生活。因为衡量一个人能力高低的绝不仅仅是成绩,成绩只代表着你会考试。中国会考试的人最不值钱,因为中国大量的人会考试。所以在中国,会考试的人其实是最不值钱的人,跟那些会考试的人不一样的人才是最值钱的。
所以,我们把孩子的价值观变成了只有考试才有出路,考不好就完蛋,这是错误的。你看见上了清华的人多棒,你怎么没看见上清华的人还自杀呢?上了清华上了北大还跳楼的人很多啊,你为什么不看那个呢?
孩子的心理健康,孩子的情商足够;孩子乐于助人;孩子有男子汉的气概;孩子愿意探索;甚至孩子喜欢写作文,但是数学很差,有什么不行呢?
我一个朋友的小孩上高一,数学和物理很差,经常不及格,语文、政治、英语特别棒。而且这个孩子有一个特征,他喜欢研究哲学,整天钻研佛教,研究了很多哲学的这些东西,能跟我聊佛教的东西,很有意思。
他妈妈为什么让我跟他吃饭呢?孩子高一要文理分科,他要上理科。你不能理解,你说,你怎么会上理科呢?这八竿子打不着啊,你能上理科吗?他就要上理科。后来他妈说,这不行啊,他上理科肯定考不上的。樊老师,你跟他聊一聊。
然后跟他吃饭聊天,我就问,你对文科这么感兴趣,你也这么擅长,你为啥要学理科呢?你知道他说什么吗?很帅的一个小伙子,一个阳光大男孩,他就说:“因为我觉得我不能有短板。我觉得我的人生不能有短板,就是别人能学会我也能学会,别人把物理能学好,我觉得我也应该能学好,所以我应该挑战一下。”
你们看出来了吗?他是为什么在学习?他是为了外部的评价在学习,他忽视了自己内心的追求。他认为,如果我有一个短板的话,我在这个社会上很丢人,因为我不符合老师的评价,老师喜欢全面的小孩。你说这种评价出来后,别的孩子会有什么感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