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漱溟先生讲孔孟(下)
荐语
你将获得
作者简介
精彩选段
读完本文约需7分钟
以下为《梁漱溟先生讲孔孟(下)》音视频演讲实录的部分内容,成为樊登读书APP的VIP即可获得全部内容。
上次讲到了孔子的第六个态度,叫反宗教。其实四、五、六这三个态度的联系是非常密切的,为什么看自己、看当下和反宗教会有这么密切的联系呢?
我们在讲《人性中的善良天使》的时候提到过,为什么那个时候人们会草菅人命?为什么人们可以对身边所发生的各种苦难视而不见?因为人们追求未来,人们要的是一个承诺的未来世界,所以我下辈子好一点,我这辈子早点死,其实也没什么。所以当一个人不看当下,不看自己,不看现在的时候,他甚至连人都可以忽略,他要的是那份远处的承诺。
所以孔子想倡导一个人看自己。“君子思不出其位”,是劝导一个人看自己,看当下,说“君子求诸己,小人求诸人”,然后“古之学者为己,今之学者为人”,其实都是一件事,就是你要知道你的人生是一个完整的东西,不要把自己的人生割裂开,不要说这个叫作现在,那个叫作未来,然后为了未来,我要牺牲现在。这种想法会给你带来特别多的痛苦,你就没法始终保持“仁”和“乐”的状态。
所以孔子并不是反对你去信宗教或者怎么样,他对于这些人“敬而远之”,就是“敬鬼神而远之”,这是孔夫子的一个非常重要的原则。他很在意那些祭奠的礼仪,他认为这些东西其实都是对自己现在的一个最好的修炼,但是孔子不会把《论语》里面这些他所倡导的东西发扬成一个宗教,让自己成为一个教主,然后许诺你,信他就可以得到什么东西的这么一个逻辑,他不会。所以上一次我们讲到这儿,是反宗教的部分。
第七个特别重要的特点就是“四毋”。什么叫“四毋”?就是“子绝四”,孔子的学生讲,孔子有四件事是从来不做的。哪四件事呢?叫作“毋意,毋必,毋固,毋我”,这个地方我们的字幕就很重要,一定要把字幕打对了,“毋意,毋必,毋固,毋我”。
这四件事为什么很重要?“毋意”,别瞎猜。我们普通人生活中很多的烦恼是自己想出来的,就是自己会莫名地觉得,他今天看我的眼神不对,我认为他对我肯定是有意见,所以会推测。
我们在讲领导力的课程的时候,有一个部分叫作“推理阶梯”。什么叫“推理阶梯”呢?我会给大家看一幅画,然后这幅画上的鱼缸打翻了,然后一条鱼死在底下了,然后这个小男孩趴在桌子上,小女孩在那边哭,妈妈抱着小女孩在哄,然后保姆在拖地,风把窗子吹开了。这时候我就会问底下的同学,我说,大家看一看,是谁害死了这条鱼?
然后很多人说,是风吹的,风把窗帘吹开了。还有人说是小男孩淘气,有人说是小女孩,为什么?因为她哭,肯定是她弄的。有人说,不对,是保姆,这保姆拖地不小心碰的,因为她在拖地。所以每个人给出各种各样的猜测。后来我就很认真地问大家,到底是什么?告诉我答案是哪个,是谁害死的?他们还是说风、小女孩什么的。
然后公布正确答案。正确答案就是,这只是一幅画,这件事根本没有发生过,这是我们找了一个画家画出来的一幅画,大家理智一点,连照片都不是,这是一幅画。
那么为什么当我问出这个问题的时候,每个人都会给出自己的答案呢?这个行为就叫作推理。大家说,推理不对吗?我们在生活中有很多推理,比如名侦探柯南不就是靠推理吗?还有福尔摩斯、狄仁杰,全是靠推理活着的。是,没错,很多人是靠推理活着,人类失去推理,这个世界将会怎样呢?推理是很重要的一个能力。
但这时候我就会问大家,我说,你们在人生当中有没有被别人推理过?然后大家纷纷点头说,有有有。我说,有没有比较惨痛的?他们说,有很惨痛的,被我爸胖揍了一顿,实际上跟我没关系。过去三十年了,这事你还记得这么清楚。当时你是什么感觉?委屈,痛苦,生气,恨。当一个人被人推理的时候,会有这么多强烈的情绪。小孩子最受不了的就是委屈,小孩子如果偷东西,你揍他,他其实哭得没那么难过,但他没偷东西,你揍他,他就受不了,因为并不是他干的,是别人干的,这时候他会特别委屈。
那么这时候我又问下一个问题,那么我们在人生当中有没有推理过别人呢?这时候我们的课堂上就沉默了,然后很多学生就开始点头说,感受到了。我们有没有因为推理别人,给别人造成过伤害的?生活中这样的事很多。所以“毋意”是第一条,别瞎猜。
孔子在绝粮于陈蔡的时候,那么多徒弟都是大男人,大家轮流做饭。然后粮本来就不多了,就没什么米了,后来就有人过来跟孔子汇报,我看见颜回偷吃,一边煮饭一边偷吃。孔子说,不可能,颜回不可能偷吃,这人的品性咱们知道,“三月不违仁”,他不可能偷吃。然后过了一会儿,又来一个人说,我看见颜回偷吃了。不可能,瞎说。过了一会儿,子路来了,子路说,真的偷吃了,我看见了。孔子这时候有点信了。
然后过了会儿,颜回进来盛饭,他把颜回叫过来说,回,你今天偷吃了吗?颜回说,没有。那怎么大家都说你偷吃呢?是这样的,煮饭的时候,有一些米掉在外面了,然后他就把掉在地上的米拿起来吃掉了,然后今天这个饭就不吃了。颜回把没煮熟的饭不小心掉在地上了,就当作那天的主食给吃掉了,被别人看到了,说颜回偷吃。你看到了吗?臆测有多么可怕,臆测会让颜回变成一个偷嘴的小孩。
我们的生活中存在着大量的臆测。昨天我在微信上看到一个特别好笑的事。咱们有一个会员,是一个中国众筹女王,做众筹发售做得最厉害的一个女孩子,然后也是我们的好朋友,她在网上说,她昨天回到家,看到她儿子,叫当当,小男孩很小,大概三四岁,手工做了一个小王八,她觉得挺好玩,挺好看的。
结果拿起来一看,发现那个王八身上全都写着他妈妈的名字,王八的各个角落都写着他妈妈的名字。然后咱们这会员说,这孩子真不像话,这么小就会骂人了,然后就把当当找过来训他说,你怎么在王八上写妈妈名字呢?然后当当就很委屈,快哭了,说我想把它做礼物送给妈妈,我不要送给爸爸,我专门留给妈妈的,所以在上面写上妈妈的名字。
你看孩子的心多么简单、善良、纯真,但是臆测是多么可怕。我们看到这个东西,脑海当中就产生了大量的想法,就开始为自己委屈,为自己难过,然后生气,这个世界就乱了。这个世界真的会存在大量的烦恼,这个我们不能放开了讲,放开来讲简直太多了,你把所有的新闻拿出来看,这里边臆测的部分都会特别多。
当然,不是说大家没有质疑和臆测的权利,这个是有的,但是不要用这种臆测给自己带来特别多的烦恼。在没有出事实结果之前,在我们没有得到结论以前,我们不需要调动自己那么多的情绪。调动情绪就意味着找,调动情绪就意味着你不在当下了,你脱离了“仁”的那个状态。所以认真地回到此刻当下的状态,这就叫“仁”,而且你可以做到“毋意”,不要猜测。
第二个叫“毋必”,没有什么是必须怎么着的。所以很多人说“言必信,行必果”,这句话在孔子那儿代表着非常低的修为。孔子说,这是不错的小人,一个小人,人品还不错,他能够做到“言必信,行必果”。孔子自己根本就不做到“言必信,行必果”,为什么呢?因为事情是变化的,你为什么必须怎么怎么样呢?你为什么不能够通权达变呢?所以通权达变其实是孔子的一个非常重要的状态,就是他能够根据此刻的状态来调整,他到底该怎么做。
因此你读《孟子》就会发现,孟子说“言不必信,行不必果”。古人的话把我们折腾疯了,孔子说“言必信,行必果,硁硁然小人也”,孟子说“言不必信,行不必果”,所以孟子对孔子的理解是对的。
当然,“毋必”还不光是这一层意思。有很多人有强人的意志,你知道伟人和独裁者的区别是什么吗?这个特别有意思,伟人做事的方法叫作“我必须,所以我能够”,独裁者叫作“我能够,所以我必须”。这两个词这么一换,你就发现希特勒和圣雄甘地就跃然纸上了。
这两个人是完全不同的。一个圣人说,我必须要做到这件事,所以我想尽一切办法去努力地做到,“尽人事,听天命”,他朝着那个目标去不断地努力。而一个独裁者说,因为我手中有这个权力,所以我必须得这样做,这事我想怎么干我就怎么干,因为我说了算,这是强权政治。所以“毋必”也是孔子的一个非常重要的做事原则。
什么叫“毋固”?不要固执己见。这样的人有很多。比如你跟北京的出租司机聊天,你就会发现,你想说服他转变一个观念是很难的。我有时候跟出租司机聊天,我就劝他们,我说,你们也可以开滴滴,你们干吗非得要弄这个?他不开那玩意,没意思,挣不着钱,我告诉你,你跟人家都不认识,人家不给你派活。他认为他跟那些指挥部的人不认识,没人给他派活,他根本不愿意去了解那些新生事物,固执己见。
而孔夫子他是一个会经常调整学习,经常改变和进步的一个人。有一个人叫澹台灭明,长得很难看,孔夫子就一直瞧不上他,觉得这人长得太难看了,不像个好人。但是后来他发现澹台灭明是一个很棒的人,做了很多的事,然后孔夫子就当着很多人的面承认说,“人不可貌相”,对这个人,你真的不能够从表面上来看他,在这件事上我是看错了。
孔子见老子,老子就骂孔子说,你“去子之骄气”,把你身上的那些傲慢的情绪都拿掉。结果孔子出来以后,浑身大汗,他没有大骂老子,他说,鸟兽我可以拿网子捕它,鱼我可以拿杆钓它,但是老子“其犹龙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