帆书
大国大城

大国大城

主讲人:樊登、陆铭
4.8
2022.10.15上新

荐语

一提到大城市发展,许多人或许会联想到种种问题,比如人口规模扩大带来的污染、拥堵,还有逐渐拉大的地区差异等。但事实真的是这样吗?听完本书,或许会改变你心中对大城市的成见。 经济学家陆铭教授比较全球经验,立足本土现状,系统论证了发展大城市对个人、群体、国家的好处。本书将告诉你,经济发展只有在聚集中才能走向平衡,最终提升全体人民的公共利益。

你将获得

理解城市发展规律,读懂大国经济
了解“城市病”的真正成因与化解思路
跳出直觉经验,重新思考我们的生活

作者简介

陆铭
上海交通大学教授、教育部长江学者‌。著有《大国大城》《空间的力量》等。

精彩选段

不用过于担心农村人口的减少会危害农业,恰恰相反,人口的流出是农村地区提高规模经营程度和劳动生产率的前提条件。随着空心村现象不断发展,一部分的农村社区将逐渐消失,原有的宅基地不断空出,复耕为农业用地,现有的一家一户的农业经营模式就将逐渐转变为大农场的模式,这样,农民的收入水平才可能不断提高。只有规模经营才能让农业成为能够致富的产业,才可能让一部分人愿意留在农村当农民。
..........
城市规划不是像人们想象的那样,似乎把路建得越宽越易于行车,城市拥堵就减少了;恰恰相反,高密度、马路多而窄的模式反而可以引导服务业多样性、生活的便利性和出行需求的减少,出行也更偏好步行和自行车。
..........
长期以来,在中国社会各界始终存在一种认识上的误区,认为中国已经出现了大城市人口过密的问题。事实上,虽然伴随着经济的高速增长,中国的城市人口也在高速增长,但如果将中国放在国际比较的视野里去看,那么,就不能简单地认为中国的城市(包括大城市)已经太大了。
..........
注:上述页码为句子在实体书中所在的页码。

本书籍解读制作团队

共6个流程,249个小时打磨
汪逸苗
责编
海丽玮
校对
邵慧平
审核
王琳媛
设计指导
下载APP查看完整版思维导图

 

读完本文约需4分钟

 

以下为《大国大城》音视频演讲实录的部分内容,成为樊登讲书VIP即可获得全部内容。

 

樊登:各位好,我们今天在中国最高的书店——上海的朵云书院·旗舰店,来录制本期的新书。这本书的名字很有意思,叫《大国大城》,副标题是“当代中国的统一、发展与平衡”。很多书友会说这事跟我有什么关系呢?有关系,我经常会遇到很多人问我:“我是应该在大城市里坚守,还是应该回三线小城市?”其实这个问题对于普通人来讲非常难解,很难权衡,但是这本书的作者把这个问题研究透了。我们今天作者光临的嘉宾,是上海交通大学安泰经济与管理学院的教授陆铭老师。欢迎您,陆教授。

 

陆铭:你好。

 

樊登:陆教授,您这本书最震撼我的地方是开篇的这张图。首先这张图是全世界的夜间的夜景图,你会发现亮的地方是有限的。这是您从资料里边找到的?

 

《夜晚的地球》
图片来源:美国国家航空航天局网站
拍摄时间:2002年8月11日

 

陆铭:这张图是现成的。

 

樊登:但是更有意思的、更具震撼性的是这张美国的地图。这个红色的部分代表着美国50%的GDP(国内生产总值),蓝色的部分代表另外50%。请各位仔细看一下,产生50%GDP的区域面积大概能占到百分之多少?

 

《美国GDP分布图》
图片来源:http://gizmodo.com/u-s-economic-activity-split-in-half-and-mapped-1524966661

 

 

陆铭:没算过,但是肯定很小。

 

樊登:对。您能跟大家解释一下,这些图要说明什么问题吗?

 

陆铭:首先我得说明,开篇这些图中有一些是我自己拍摄的,还有一些其实是引用全世界范围内的著名学者的图。刚才看到的那些图,其实就是要说明一件事,就是一个国家达到一个现代化的状态以后——其实发展中国家也是一样的——它的经济在地理空间上是高度集中在少数地区的。

 

通常来讲,一个国家经济集中的地区有两个非常明显的特征。第一个特征就是沿海。比如前面你看到的那个夜晚的灯光图,你会发现,我们那几个大陆像镶了一条金边一样。

 

樊登:海岸线。

 

陆铭:海岸线。那么第二个特征,就是集聚在大城市周围。刚刚你看那张美国50%GDP的分布图,哪怕是在沿海地区,其实也是集中在沿海地区的大城市周围,比如纽约、旧金山,或者洛杉矶。如果不是沿海的大城市,而是在内陆的话,基本上也是像我们讲的,在中国就是省会城市,在别的国家(美国)的话,就是一个州的经济中心,比如芝加哥。但其实你看那些所谓的内陆的大城市,往往又都是沿河的城市。为什么?因为我们的城市发展有一个特征叫“路径依赖性”,也就是城市今天的发展其实跟历史有关。虽然经过历史变迁,有些城市会相对来说衰落,比如我们在节目之前讲的,您是西安人,西安在以前丝绸之路的时代,我们人类的贸易是通过骆驼来实现的,那它就是大城市。但是现在的这个世界,实际上是海洋贸易驱动的。从陆上贸易到海洋贸易中间有一个过程,就是沿河贸易。所以你看世界上有很多城市,你可以叫它们内陆城市。

 

樊登:运河经济带。

 

陆铭:对,但它们是沿河的。比如巴黎很典型,还有芝加哥很典型,就是以前内河航运的时代驱动了这些大城市。

 

樊登:扬州算不算?

 

陆铭:扬州当然算,扬州也是我们在运河时期非常繁荣的商业城市。那随着历史的变迁,现在当然是更加有利于沿海城市发展了,但是那些沿河的城市仍然是非常重要的一些经济中心(相对来说规模会大一点)。如果在当今的世界版图上,既远离海岸线,又远离大的河流,那它基本上在经济现代化上,比如发展制造业或者发展服务业方面,相对来说条件比较差一点。

 

所以要给大家讲什么呢,就是我们中国经济的现代化是浓缩在一个四十多年的历史里面产生的。我们在改革开放之初的时候,1978年中国的城市化只有18%(17.9%),换句话来讲,当时82%的人是生活在农村的。那么在那个18%的城里人中,还有很多人是生活在小城市里的。但是经过这四十多年的发展,我们在那个比一代人多一点的时间里,经济和人口就不断地向沿海地区集中,向区域性的大城市集中。实际上,今天我们很多人生活、工作的地方已经跟自己出生的地方不一样了。我们在农业社会形成的习惯性的思维,就是“最好你有啥,我也有啥”,因为农业社会中,人是跟着土地走的。

 

樊登:叫“不患寡而患不均”,这是我们传统的一个想法。

 

陆铭:在空间上的表现就是,最好“你有我也有”,因为农业社会中,人是跟着土地走的。但现在经济现代化以后,制造业和服务业跟土地在哪儿实际上没关系,它是跟人走的,或者我前面讲到,跟港口走的,那么这就带来了中国的空间大变局。但是,我们人的思想观念有时候往往对这一变化很难适应。

 

我们这些生活在大城市里的人长期以来有一个想法,叫作“以时间换结构”。那这些人的想法是什么呢?就是他们看到今天这么多外来人口,而且很多外来人口是从农村来,教育水平可能就只有初中。然后很多人就觉得,这是因为我们今天的城市产业结构还比较低端,要是未来升级了,变高大上了,那么这些人可能会找不到工作。所以一直到今天,我还经常面临这样的问题:你主张人口自由流动,那些农民工群体进城市能找到工作吗?我们长期以来的想法就是:我们再等一等,不急,等我们产业结构升级了,他们可能自然地就回去了,那我们就没有必要设置那么多公共服务的供给。

 

但这是一个巨大的误解。实际上我们从经济学的角度研究世界上的各种规律,包括产业发展的规律,有一个非常重要的现象叫技能互补性。所谓技能互补性就是说,一个城市的产业结构越升级,其实越会产生大量的、对于学历水平并不是很高的人群的需求。

下载APP查看完整版解读文稿
喜欢这本书的人也在听
乡土中国200000135

乡土中国

中国社会学奠基人费孝通经典之作
播放量1128.67万
技术与文明400001918

技术与文明

11个历史大事件,看技术如何改变我们的命运
播放量861.22万
人口创新力200000035

人口创新力

樊登对谈梁建章:人口才是创新的潜力股
播放量488.29万
好的经济学200000149

好的经济学

是什么在影响你的工资和就业
播放量927.53万
气候经济与人类未来400002877

气候经济与人类未来

气候灾难离我们还远吗?比尔·盖茨这么说
播放量804.21万
选择帆书的理由
关于帆书
帆书是一个提供书籍精华解读的平台。
优势
实力
10年讲书历史,6500万书友信赖
省时
45分钟听懂一本好书
专业
各领域权威人士担任讲书人
丰富
超800本好书,覆盖心灵成长、亲子家庭、人文历史、职场生活等领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