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凡的世界》(上)
你好吗?我是李蕾,先来听我朗读一个开头。
1975年二三月间,一个平平常常的日子,细蒙蒙的雨丝夹着一星半点的雪花,正纷纷淋淋地向大地飘洒着。时令已快到惊蛰,雪当然再不会存留,往往还没等落地就已经消失得无影无踪了。黄土高原严寒而漫长的冬天看来就要过去,但那真正温暖的春天还远远地没有到来。
听出来这是哪本书的开篇吗?这就是我们今天要讲的书,路遥先生的长篇小说《平凡的世界》。有人说这是个大骨头,一百多万字,一、二、三部。路遥先生当年在创作这部小说的时候,燃烧了他生命中最为宝贵的六年多的时间。到了中后期的创作,他每一天都熬夜写作,所以有一篇文章的标题就叫《早晨从中午开始》。
那时候我还小,我对《平凡的世界》的记忆是从收音机开始的。中午回家吃饭的时候,我爸爸不允许大家说话,端着碗,拿着筷子,旁边的收音机里在播放《平凡的世界》。据说当年收听这部小说的人有三亿多。
多年以后,有无数《平凡的世界》里那样的主人公,从大山里、从小镇上来到大城市,来闯荡,来北漂,来海漂,这样的年轻人纷纷在表述《平凡的世界》对他们人生的影响。我们举几个例子。
马云说:“这部小说改变了我,否则我现在还在蹬三轮车。”
导演贾樟柯说:“每次读路遥的书,都是用眼泪来结束的,他倾诉的是一整片人群的心声。”
白岩松说:“这本书给了我很多精神鼓励,让我感觉到没有迈不过去的坎。”
那最近很火的董宇辉老师,他就讲,他说:“每一次读《平凡的世界》,都会不一样,每一次读都热泪盈眶。”
我先要很诚实地说,我和董宇辉老师不太一样,《平凡的世界》是一部滚烫而真诚的小说,但是它对于我的影响力没有那么大,那为什么呢?我们还是先走进作品,我把这本书讲完,然后最后我来告诉大家我自己的感受。
那直到今天,《平凡的世界》依然是社会小说畅销榜的第一名,那你会说《平凡的世界》作为一部小说,它的魅力到底是什么呢?路遥先生的原话,在书里有表达,他说:“人们宁愿去关心一个蹩脚的电影演员的吃喝拉撒和鸡毛蒜皮,而不愿意了解一个普通人波涛汹涌的内心。”会不会很有同感?那为什么呢?你说这叫势力,不,这就叫社会。因为一个平凡而普通的人常常会被生活的巨浪所埋没,所以他们不被看见,不被关注,可是这样的人难道就没有价值吗?这是路遥当时创作这部小说的原动力。
在他的笔下,《平凡的世界》是苦难的世界,但那也是一代一代年轻的人跟命运抗争的世界。所以站在《平凡的世界》里不平凡地活着,还能充满热情地赞美世界,能够永远带着希望和勇气坚持下去,这种思想和动力是闪闪发光的,哪个时代都一样的,所以这本书不会过时。
我喜欢路遥在《平凡的世界》里面说的一句话:“你应该在短暂的岁月里,真正活得不负众爱。”对,所以我们今天认真地来重读这本书,进入那些在一个平凡的世界里却不服气,不愿意平庸地生活下去的人们,不肯装睡的人们。
我们要回到故事的开头,那个不寻常的年代,因为这部小说的,时间跨度太大了。
大哥孙少安要扛起一贫如洗的家
故事发生在西北黄土高坡一个叫双水村的地方,孙少平、孙少安兄弟是路遥笔下的灵魂人物。那这个孙家可以说家徒四壁,一贫如洗,孙家最大年纪的是老祖母,年近八十,半瘫痪在炕上;上了年纪的父母亲非常辛苦,土地里刨食,但是挣不了几个工钱,还要养活穷到骨头缝里的一大家子。
孙家有兄妹四人,姐姐叫兰花,嫁了一个不着调的丈夫,一个人非常辛苦,还要拉扯嗷嗷待哺的孩子们,家里吃了上顿没下顿。少平是弟弟,还在读高中。而妹妹兰香刚上初中。所以看着这一大家子人,哥哥孙少安,叫长子如父,他就站出来,挑起全家生计的重担。
十三岁,少安就辍学了,他跟着父亲一起下地干活,来贴补家用。那这几个兄妹虽然打小缺吃少穿,忍饥挨饿,可能很多那个年代的人都会有物质匮乏的经历,觉得为一口吃的真的要不断地折腾。但是他们会同时具有一种精神力量,就是不嫌弃自己的出身,不抱怨自己的父母,不指责别人,而且不自暴自弃。
书里有一句话:“黄河水总有清的一天,人也不可能穷一辈子。”这叫什么?这叫心劲。就人任何时候不能没有这个心劲,否则的话不就瘫倒了吗?
那孙少安是个能人,他虽然十三岁就辍学了,但是后来竟然成为了生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