帆书
红与黑

红与黑

主讲人:李蕾
4.9
2022.10.19上新

荐语

《红与黑》一直在我的必讲书单里,它由一个真实事件改编,既有现实价值,又给我们创造了一个文学的诗与远方,拓展了我们的边界。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红”与“黑”,每个人都应该有一个未曾抵达,但可以无限接近的世界和人生。

你将获得

了解《红与黑》的故事原型,赞叹司汤达敏锐的文学嗅觉
细讲故事情节,在读懂经典的同时,感受司汤达的文字魅力
深度剖析人物心理,体会人类共通的感情

作者简介

司汤达
法国批判现实主义作家
1783年生于法国格勒诺布尔,在法国资产阶级革命的氛围中长大,对拿破仑尤为崇拜。1817年发表处女作《意大利绘画史》,立志做一个“人类灵魂的观察者”,以准确的人物心理分析和凝练的笔法闻名,被誉为“现代小说之父”。

精彩选段

事关情爱,前提在于彼此平等。没有平等,何论爱情……
..........
一个年轻人,在二十岁上,要是受过教育,他的心灵离任情适性就有千里之遥;而谈不上任情适性之概,爱情又往往沦为令人生厌的重荷。
..........
婚后生活的幽寂沉闷,足以使爱情荡然无存,如果婚前算有爱情的话。
..........
注:上述页码为句子在实体书中所在的页码。
下载APP查看完整版思维导图

 

在刚开始要做《李蕾讲经典》这个节目的时候,我和樊登老师做了一个对谈,他就问我,你一定会讲的是什么书呢?我的答案是《红与黑》。

 

为什么?对我来讲,这本书就像是一个意向,它成为我一个念念不忘。这个意向是怎么来的,我给大家讲个故事。

 

央视曾经有一档节目叫《半边天》,主持人是张越。张越在采访很多女性朋友的时候,就讲有个女孩子给她写了一封信,这个女孩是河北人,在广东打工,她想要改变自己的命运,想要赚到更多的钱。

 

等她到了二十七岁,在自己的父母和家乡的父老乡亲眼里面,那这就已经是一个老姑娘了,你再不回来结婚,家里人就不答应了,焦虑地要命。所以她就被催婚,返回了河北,回到她出生的那个村庄,她嫁了人。所有的嫁妆都是她靠自己打工的钱给自己置办的,那场婚礼在村里非常地体面和风光,所以她很有骄傲感。

 

在很多的陪嫁里面,有一样东西非常特别,那是一个台灯。张越问她说:“你为什么要一个台灯?”这个女孩子说:“我回到村庄里以后,我知道就再也出不去了。将来我就会像我的爸爸我的妈妈一样,过着这样的日子。可是如果我有这个台灯,我把它打开,一个人在灯光下坐着,我就觉得还有一个小世界,我不是被完全地固定在身边这块土地上的。”

 

女孩子出嫁那天,她穿了一件红黑条纹的毛衣,张越问说:“你为什么不像别人那样,穿一件大红色的绸缎的衣服呢?”女孩说:“我知道有一个很著名的小说叫作《红与黑》,我没有看过,我觉得那就是我永远够不着的外面的世界。所以在我结婚这一天,我选了这件衣服,这就是我的‘红与黑’。”

 

这个故事让我特别地难忘,我每次想起来都会觉得,就像《了不起的盖茨比》的开头,并不是所有的人都那么幸运,都有选择的机会,也不是所有的人都可以通过努力,就能改变命运。有的时候,我们真的拼尽了全力,就是过上了一个普通的生活。但是人总要有那么点不一样,这个女孩子她的不一样,就是诗和远方,就是她的“红与黑”。

 

在小说《红与黑》里,它的主人公于连,一个俊俏的男孩子,他也是一个想要改变自己命运的人,竭尽全力,想要实现跨越,逆袭。可是逆袭之后,他再也回不到普通的生活中了,他甚至无法接受自己过上一个小人物的生活,打回原形,所以他最后付出了生命的代价。

 

那就是这一点,我觉得于连和《平凡的世界》里面的孙少安、孙少平有很多的共鸣,但不同的是什么呢?在《平凡的世界》里,一个人无论如何折腾,最后接受了作为普通人,安安静静活下去的命运。那于连呢?他折腾,他成精,他胡闹,当他发现我依然要打回原形的时候,他宁愿付出生命,这是他们的不一样的地方。

 

一个真实的事件给了司汤达创作《红与黑》的灵感

在讲《红与黑》这个小说之前,我得说说它的背景,这本书其实是有新闻事实的。

 

司汤达在写这本书的时候,他首先是看报。因为司汤达是一个法国批判现实主义作家,他就很关注社会新闻,在看报纸的时候他就发现,1827年,这时法国的《司法公报》刊登了一个凶杀案。

 

新闻事件中的男主人公叫贝尔德,是一个乡下人。这个年轻人聪明,身体有点柔弱,他跟本地的神父学习知识,然后就经过这个神父的介绍,他成为一个米修先生家的家庭教师。那后来,这个贝尔德就和比他大11岁的米修夫人相恋了。

 

这件事情败露了之后,他们就被米修先生扫地出门。贝尔德就去了另外一个人家任职,可是当他获得了这家小姐的芳心,准备结婚的时候,米修夫人写来了一封信,揭发了贝尔德,导致他被解雇。

 

从此以后,他的求职屡屡受挫,他想要重新回到教会也被拒绝,所以贝尔德就对米修夫人,他曾经的情人心生恨意。在1927年一个星期天,他就潜入教堂里,先向米修夫人开了一枪,然后向自己连开两枪,两个人都重伤倒地,最后贝尔德被判处了死刑。

 

这个真实的事件,就是司汤达创作《红与黑》的灵感。所以在1830年,《红与黑》第一次出版的时候,大家都知道这是一个根据真实的刑事案件来改编的小说,可是它摆在书店里几乎没有人买,为什么呢?因为小说写得过于犀利和直白,小说中的观点、主人翁的命运根本不能被当时的社会所认可。

 

你说这是个重大的打击吗?司汤达不慌不忙地预言:“我的作品,将在五十年后被人理解。”

下载APP查看完整版解读文稿
喜欢这本书的人也在听
双城记400086811

双城记

那是最美好的时代, 也是最糟糕的时代!
播放量95.65万
月亮与六便士400040771

月亮与六便士

不必原谅我这一生不羁放纵爱自由!
播放量445.62万
月亮与六便士(下)400040772

月亮与六便士(下)

不必原谅我这一生不羁放纵爱自由!
播放量265.80万
桑塔格传:人生与作品400131666

桑塔格传:人生与作品

与波伏瓦 阿伦特齐名的女性知识分子,走进动人而复杂的苏珊·桑塔格
播放量58.03万
包法利夫人400119275

包法利夫人

女人真正的欲望 决定了她的命运 也许我们都是包法利夫人
播放量67.44万
选择帆书的理由
关于帆书
帆书是一个提供书籍精华解读的平台。
优势
实力
10年讲书历史,6500万书友信赖
省时
45分钟听懂一本好书
专业
各领域权威人士担任讲书人
丰富
超800本好书,覆盖心灵成长、亲子家庭、人文历史、职场生活等领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