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纱(下)
凯蒂跟随丈夫沃尔特来到了湄潭府,这里是霍乱最严重的地方。湄潭府在哪里呢?它是珠江流域的一条支流,一条大河。沃尔特本来是在香港工作,但他是一个科学家来研究细菌,现在他是要深入中国的内地。
他们先是坐汽船,溯西江而上,然后轿夫抬着轿子大步地上山,终于摇摇摆摆地到了目的地。可见这个地方其实是比较隐蔽的,而且条件会比较艰苦。他们到达的第一天,这里的海关副关长沃丁顿就来迎接他们,寒暄之后就提醒他说你们要面对残酷的现实,这里确实正在爆发非常可怕的疾病。
那在历史上,香港和内地确实遭遇过很多次的霍乱和鼠疫的打击,当时医疗条件跟不上,卫生条件比较差,没有干净的饮用水,所以很容易传染。现在《面纱》里描写的就是这种情景,当地的官员就说:“人们其实随时都有可能丧失生命。”就告诫沃尔特夫妇,你一定要把牛奶和水都煮沸,不要吃新鲜的水果,或者是没有经过烹调的蔬菜,这种生的食品很容易传染瘟疫。
那补充一点,我们之前讲过毛姆是来过中国的,那是1919年,他46岁到中国来游历了北京、上海、成都和香港等地,他对中国十分的痴迷。在那个时候,其实西方人还是不太了解中国的,所以毛姆的经历非常罕见。那毛姆也给中国的作家留下了非常深刻的印象,那张爱玲特别喜欢毛姆,这次中国之行让毛姆写出了一部剧作,一本杂文集和这本《面纱》。
在《面纱》里其实毛姆把自己的眼睛就给了凯蒂,他让这个从来没有迈出过英国上流社会交际圈的年轻女子,始终用一种异族人的视角来描述中国,所以有很多陌生感,我们在读的时候也会觉得这个毛姆书里的描写,好像跟我们现在的社会差距已经非常大了。
放在当年,对于凯蒂这样一个只知道舞会、马球和社交的女子来讲,她根本不明白中国在发生什么,她也觉得很难融入到这个周围的社会里去,她只看见自己的丈夫沃尔特每天早早出门,他是来战斗的,他要去打败那些病菌。
那么凯蒂一个人在家很无聊,由于疫情很严重,她也不能随意地出门,但是她也会隐约地知道情况很糟糕。人们以每天一百的速度死去,被感染了之后,几乎没有一个会痊愈。很多神像被人们从废弃的寺庙里抬出来供在街道上,前面堆满了供品和祭品,人们心里的那种不安和恐惧已经一直在放大。有一些房子里面,就是一家人全都因为感染就都不在了,连个送葬的都没有。军队的指挥官介入到了管理中,他非常能干,但这一切对凯蒂的心理冲击是非常大的。
人就是这样,如果你不是亲眼见过,你不是亲自体验,你可能不会相信,就在跟你同一时间的生活里面,有那么多人在经历如此悲惨的事情。但是凯蒂依然很任性,她和沃尔特怄气,她甚至故意去吃蔬菜沙拉。
沃尔特第一次看见她吃生菜的时候就说:“你疯了吧,很危险,这会要了你的命的。”可是凯蒂说:“这倒是个不错的主意。”她嘲弄自己的丈夫,她恨他,因为你把我带到这里来,因为你让我看清了我的情夫的真面目,这件事让我伤心极了,甚至比那个情人抛弃我还让我伤心。所以她把所有的后果,全部推卸到沃尔特的身上,就会让自己心里舒服一点。
沃尔特脸色发白,但是他什么都没说,他就跟着凯蒂天天这么吃沙拉,生命像草芥一样脆弱,凯蒂还在作死,为什么?因为她不爱沃尔特,她觉得跟他在一起生不如死。她也不想待在这个地方,如果继续留在这儿,还不如去死。
沃尔特呢?他一样心如死灰,他知道凯蒂不可能再爱自己,可是在这里,他也并没有像自己期待的那么伟大,人还是活生生的,他会有报复的心理,愤恨,或者是某种很绝望的爱,他并没有放过凯蒂,他就是要把这个女人绑在身边。他做出要来到湄潭府工作的决定,一方面是为了来救人,另一方面你可以想,他就是为了毁灭,他有一种隐秘的,想要死在这里的心态,他宁可和这个女人一起死在瘟疫当中。
这就是毛姆对待人性的看法,淋漓尽致。在他的笔下,故事是精彩的,但人是复杂的,没有什么纯粹的好人,或者是全然的坏人。
本来我们觉得沃尔特非常可怜,然后他又那么正直,他无私地去救助别人,这非常伟大。但毛姆非要揭穿沃尔特也并没有那么高尚,他不想活了,他也想带着凯蒂一起去死。只有两样东西不能直视,就是头顶的太阳和人心,但这就是我们面对的现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