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读时间轴
01:32 创作《安娜·卡列尼娜》背后的故事
12:34 火车上渥伦斯基对安娜一见钟情
25:37 无法抑制的爱情之火,安娜与渥伦斯基相爱
45:48 安娜和渥伦斯基在一起,但渥伦斯基不再满足
61:07 安娜卧轨自杀
68:34 《安娜·卡列尼娜》背后的价值观
你好吗,我是李蕾。
今天我们要来讲这本书《安娜·卡列尼娜》,这是俄国著名作家列夫·托尔斯泰的长篇小说,大部头。你一定听过这句话,“幸福的家庭都是相似的,不幸的家庭各有各的不幸”,就是出自这部小说。
我第一次读这本书的时候,用了三天时间,一口气读完。那时候年纪轻,非常震惊,心想托尔斯泰为什么这样写,太大胆了。你听我讲完就知道,这个大胆指的是什么。
在一百四十多年前,列夫·托尔斯泰就已经创作出了安娜·卡列尼娜这样的一个角色,现在重新读一遍,我会觉得他是写了一群人,她们有个共同的名字叫安娜。来看一下她们是谁。出身好,教养好,有体面的丈夫,美满的家庭,可爱的孩子,有没有戳中你?
如果安娜肯和自己圈子里的人一样活着,这就叫岁月静好。可是安娜不愿意,她想要的和身边的人都不一样,她不仅这么想了,还敢于行动,所以安娜是个孤勇者。托尔斯泰在写,做一个孤勇者,你要付出什么样的代价。安娜不可能享受美好的命运,她被命运撕裂,但是她活出了自己的价值。
创作《安娜·卡列尼娜》背后的故事
在了解这本书之前,我们先简单地说一下背景。托尔斯泰的个性非常严肃而且广阔,他关注现实,关注宏大时代人的命运,所以他被称为“俄国革命的一面镜子”,照着你毫不留情。那他的代表作,除了《安娜·卡列尼娜》还有《战争与和平》《复活》等等。
这部小说不太一样,它写了一个女人陷入婚外情的故事。小说构思在1870年,起初,托尔斯泰是想写一个上流社会已婚妇女失足的故事。你看“失足”,它显然不是什么褒义词。原因是他看到报纸上的一则新闻,发生在1872年,距离托尔斯泰的农庄大概有五俄里的地方,一个叫作安娜兹科娃的妇女,发现了她的情人另有新欢,向自己儿子的家庭女教师求婚了,这个就是感情中的背叛。所以她一气之下,就带了一些换洗的衣服,到图拉去了,后来她又返回村子,投身在货车车轮下自杀而死。
托尔斯泰看了这个新闻,就越想越觉得受触动,决心把这个安娜的故事写出来。但是随着写作一点一点深入,这个小说的重心不断地被修改。他写了多久呢?长达四年,前后大改十二次。仅仅是废弃的手稿,就是写了不算、推倒重来的手稿,放在这儿有一米多高,那是一个小孩子的身体高度了。
原本安娜的设定是一个出轨女人,是一个失足的女人。可是后来呢,随着托尔斯泰对她认识的不断深入,他把安娜写成了一个品格高雅、敢于追求爱与自由的形象。这个形象叫作“叛女”,“反叛”的“叛”,她以一己之力来对抗冷漠的社会。她的个人意志有多强呢,就是丈夫、情人、孩子都无法阻挡安娜忠于自己的选择,她身上带有强烈的、女性自我意识的觉醒,到死都要掌握自己的命运。
在那个时代,女性其实是被种种的枷锁束缚的,包括托尔斯泰自己的妻子,都常常觉得很痛苦,觉得她没有被公平地对待,没有得到尊重。所以《安娜·卡列尼娜》一经出版,就轰动了整个俄国,它每个章节的更新,都引起了当时整个社会的期盼和无休止的讨论,就是话题热点,一出现就上热搜。当时,莫斯科的夫人们甚至会派仆人去印刷厂,向排字的工人打听,接下来安娜怎么样了,她发生了什么。所以出版后不久,《安娜·卡列尼娜》就被公认达到了俄国文学从未达到的高度。
另外一位大神叫陀思妥耶夫斯基,我们将来会讲他的作品。他读了《安娜·卡列尼娜》之后就非常兴奋,说:“这是一部尽善尽美的杰作,现代欧洲文学中没有任何东西,可以和这部作品相比。”所以一百四十多年以来,人们一次一次地阅读它,一次一次把它改编为电影、话剧、歌剧。
一个出轨的女人,为什么能被那么多的人喜欢,成为文学史上不朽的女性?我们就一起走进原著。
女主角安娜是一个从小被姑妈抚养长大的贵族少女,她长得美艳动人。在安娜十六岁那一年,姑妈为了家族利益,一手包办,把她嫁给了一个官僚政客,叫卡列宁。卡列宁比安娜大二十岁,婚后,安娜很快生下了一个儿子,叫谢廖沙。在这一段婚姻里面,我们可以发现,安娜涉世未深,两个人也谈不上什么爱情基础,只是一段体面的婚姻。
那么,在婚姻里的两个人感受如何呢?表面上,安娜过着人人羡慕的贵妇生活,她的丈夫是一名政府高级官员,收入不菲,被人尊敬。而谢廖沙乖巧懂事,长得很可爱,他是安娜的心头肉。一家人住在一个豪华的大房子里,有奴仆,过着体面的、衣食无忧的上层社会的生活,这都是生活的表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