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我们总是在防御
荐语
你将获得
作者简介
精彩选段
本书籍解读制作团队
读完本文约需6分钟
以下为《为什么我们总是在防御》音视频演讲实录的部分内容,成为樊登讲书VIP即可获得全部内容。
人生如海,好书是帆。各位好,今天我们讲的这本书叫作《为什么我们总是在防御》。这本书的英文标题叫作Why Do I Do That,就是“我为什么会那样做”。我本来不想那样表达的,但是我表现得像一只刺猬,这个刺猬里边藏着一头小绵羊。所以,我觉得这本书的封面设计得特别有意思。
这本书讲的是我们的心理防御机制。心理防御就是我们为了逃避痛苦对自己撒的谎。在潜意识中,我们不愿意直面自己遭受过的那些痛苦,心中受过的那些伤,所以我们会用其他的方式将这些伤痛呈现出来。这样会让我们显得铠甲重重,甚至会因此伤害周围的人。过度的心理防御,会给自己和他人的生活都带来相当大的困扰。
【为什么父母不该对孩子讲太多大道理?】
大家看没看过一个电影叫《查理的巧克力工厂》?《查理的巧克力工厂》里有一个早期被淘汰的小男孩,那个小男孩特别冷静,特别理智,永远不会像一个孩子一样发出感叹。他站在那儿,用超理智的方法来对待生活中的事。这种做法的结果是什么呢?这样的做法忽略了感受。他每天都在思考,他每天都在讲道理,但是忽略了感受这件重要的事。
有一个心理学家曾经跟我讲过一句话,他说很多父母是知识分子的家庭,孩子会出现心理问题,这是为什么呢?是因为父母太喜欢跟孩子讲道理,在孩子两三岁的时候就天天讲道理,孩子会承受不了,因为孩子首先需要的是情感上的理解和慰藉。比如说,当你的孩子在学校里被老师批评了,回到家里,如果是一个不懂得情感慰藉的家长,就会说:“理智一点,这次老师批评你,你学会了什么?咱们吃一堑,长一智,你总得学点东西吧。”这就算是不错的家长了,但实际上他们都忽略了哪个动作呢?说一句“我知道你今天很难过”。这一句安慰的话很重要,“我知道你今天觉得很委屈”,这就是感情,我们得让对方能够感受到,让他去感知。但是超理智的人、理智化的人,永远都是在道理的层面讲来讲去,没有情感,没有感受,忽略感受。我们有一本书叫《跳出头脑,融入生活》,讲的就是这个道理。所以不要整天想来想去,你要去感受。
【直面羞耻,才能放下过度的心理防御】
有一个非常温暖的案例,就是有一个男人他自己失业了,于是他来照顾家庭、照顾孩子,而他的妻子去工作。但是妻子脾气不好,回到家里以后经常会发脾气,嫌家里边乱糟糟的,冲他大喊大叫,因此他变得很愤怒,也跟自己的妻子对吵,这样的争吵持续了很长时间。其实这跟我们很多普通人的家庭生活是一样的。但是后来有一天,这位男士突然意识到(也可能是因为读了这本书,或者是因为找心理医生咨询了),自己对于妻子那种反击和愤怒,实际上是出于对自己的羞耻感的防御,因为他觉得自己没能为这个家做出经济上的贡献。而同时,他的妻子的这种唠叨和愤怒,是因为自身压力过大。所以他主动找到他的妻子敞开心扉,承认自己的羞耻感,两人讨论了这件事情。当然,你想想看,当一个男人主动讲自己的羞耻感,就更容易获得妻子的理解,两个人进行了沟通,进而协商,然后一起改变,这个家庭才能够变得更好。
我之所以会觉得这个案例很感人,就是我们在生活当中其实每天都是这样过的,天天为了孩子吵架,天天为了家里的卫生吵架,天天为了办公室里一些鸡毛蒜皮的事吵架,我们各自都在防御,但是没有人戳破这一点,最后就形成一种习惯。但如果有一个人能够像这个丈夫一样放下防御,主动去谈这件事情,一切就会好很多。就像《亲密关系》这本书的作者提到的,人更愿意面对愤怒,而不愿意面对心碎。我们吵架的时候很有劲,觉得自己浑身充满了力量,觉得自己是没有错的,然后把责任全部推在对方身上,但是实际上我们每天都在过着地狱一般的生活,一直在吵架。而如果想要解决这个问题,就必须面对自己的心碎,必须面对自己的内心——“我不自信”“我生怕你离开我”“我特别害怕你瞧不起我,因为我小时候经常被这样打击”……当你说出这样的话时,双方的防御放下了,问题才能够得到解决。但说这种话需要勇气,需要你能够面对这个伤痛。所以希望大家能够学一下这个丈夫,放下防御,这样才能让这个家庭成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