呐喊
荐语
你将获得
主讲人
精彩选段
本书籍解读制作团队
读完本文约需5分钟
以下为《呐喊》音视频演讲实录的部分内容,订阅非凡精读VIP即可获得包括本书在内的全馆内容。
各位书友,大家好。欢迎来到非凡精读馆,我是杜素娟。今天我们来讲一部鲁迅的小说集,也是大家特别熟悉的小说集——《呐喊》。
我们都知道,鲁迅的第一篇短篇小说发表在1918年5月,那就是《狂人日记》。《狂人日记》得到了意想不到的成功。从那以后,鲁迅就一发不可收拾,在此后的4年时间里,总共发表了15篇短篇小说。1922年12月,鲁迅把它们集结为了自己的第一部短篇小说集,起名为《呐喊》。
我们这一次就以《呐喊》作为解读的对象,也通过这部集子来了解一下鲁迅眼中的世界,以及鲁迅眼中的人类。
鲁迅也许是我们的中学课本里面出现最多的作家。我觉得鲁迅的作品是这样的一个存在:我们在中学读了很多鲁迅的作品,可是鲁迅真正要说的话,包括鲁迅的作品要传达给我们的东西,可能需要我们长大以后才能够懂得。所以,鲁迅的作品是在书架上默默地等待,等着我们长大,等我们长大以后重新翻开它,再来读懂它。我们讲解《呐喊》就是想重新启动这样的一个过程。
一、《〈呐喊〉自序》——读懂《呐喊》的关键
要了解鲁迅以及《呐喊》,可能有一篇小小的文章是最重要的,那就是写在《呐喊》前面的《〈呐喊〉自序》。鲁迅在这个自序里谈到,自己为什么会写小说,为什么会走上文学道路,甚至表达自己为什么要坚持走创作的道路。把自序读懂,我们再看《呐喊》其他篇目,就会得到很多的启发。
在《〈呐喊〉自序》这个小部分里面,鲁迅很真诚地谈了自己的个人成长,也谈了自己人生道路的选择,以及自己很长一段时期的人生体验。我们把自序读完以后,会得到一个直接的感受:当鲁迅回忆自己的童年、青年,回忆自己的求学道路,包括自己37岁以前那一段漫长的人生历程的时候,整个基调是比较压抑的。我们也可以用一个词来表达鲁迅对自己这30多年人生历程的体验,那就是“灰色”。
我印象很深,在我的中学时代,我的老师在讲鲁迅的时候,鲁迅基本上被定义成一个勇猛的战士,一个慷慨激昂的斗士。但是等我长大以后再读鲁迅,我感受到的鲁迅不是这样的。首先,如果我们结合自己的人生经验,我们会发现,在我们身边会有各种各样的人生类型。如果我们代入一下,鲁迅是哪一种类型呢?
首先一点可以确定的是,鲁迅绝对不是人生道路上春风得意的类型。我们知道,在那个很容易成名的时代里面,鲁迅是成名很晚的类型。他写第一篇小说《狂人日记》的时候,大家算一下就知道,他当时已经37岁了。我们要知道,在民国时期,特别是在1918年左右,37岁的人基本上就自认为是老年了。等到《呐喊》结集的时候,他都41岁了。
在这个地方,我们可以把知识点稍微拓展一下。民国时期,一个外国的社会调查学者在中国进行了一个数据调查,在当时,中国人口的平均寿命在35岁左右。在那个年代里面,37岁、41岁,绝对是一个苍老的年龄了。在当时的民国,人们的自我认知里面,到了37岁、到了41岁,还没有成名,基本上认为自己的人生就这样了。所以我们知道,鲁迅大部分的黄金时代都不是春风得意的。这就是我们要说的,每个作家的作品都是他的人生体验的一种体现和凝练。一个春风得意的人写的小说和一个没有春风得意的人写的小说,是绝对不一样的。
这是我们为什么要讲鲁迅的年龄,因为鲁迅是一个成名很晚的人,是历尽了人生的沧桑、经历了非常多不如意的人。他在人生非常不如意的经验基础上,写了《狂人日记》,拿出了《呐喊》。这是我们了解鲁迅的第一个点:鲁迅基本上是在他人生的末端才成名的。
我们也知道,鲁迅在五十多岁的时候,就去世了。所以在《狂人日记》和《呐喊》出现之前,漫长的岁月里面,鲁迅的人生体验,他认为自己的人生是失败的,是没有希望的。《狂人日记》和《呐喊》的出现,对鲁迅本人来说,也是他人生的一个奇迹。
那我们就能够理解,在《呐喊》里面,鲁迅非常喜欢写的群体,就是那些倒霉的、不走运的、抽了人生下下签的群体。大家仔细去读《呐喊》就会发现,里面的孔乙己、闰土、单四嫂子,都是什么类型呢?都是倒霉的、不走运的、抽了人生下下签的人们。他们挣扎在人生各种各样的不如意里面,他们很难得到命运的眷顾。
大家不要被我们中学时期一个很机械的认知遮蔽,认为这些人都是愚昧的、麻木的。我觉得,这不是鲁迅写作的初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