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维的囚徒





荐语
你将获得



作者简介


精彩选段



读完本文约需5分钟
以下为《思维的囚徒》音视频演讲实录的部分内容,成为樊登读书APP的VIP即可获得全部内容。
各位书友大家好,今天我们要给大家推荐的这本书叫作《思维的囚徒》,这本书是对维克多·弗兰克尔的一个继承。
大家知道我们曾经讲过一本很有影响力的书,叫作《活出生命的意义》。很多书友都特别喜欢这本书,这本书的作者叫维克多·弗兰克尔,他是心理学意义疗法的奠基人。弗兰克尔是在1997年的9月2日去世的,但是在他去世之前,这本书的作者找到了他,等于是他的追随者。他们告诉弗兰克尔,他们打算写一本书,把意义疗法的抓手给写出来。就是我们要去寻找人生的意义,到底有哪些方法,有哪些具体可以执行的手段。弗兰克尔听了以后特别高兴,就告诉这两个年轻人,你们一定要把这本书写好。所以这本书相当于我们对于《活出生命的意义》那本书的一个阐释,它讲了七个原则,遵循这七个原则,可以让我们找到人生的意义。
【为什么人会陷入思维的囚牢?】
那为什么人们会进入到思维的囚牢当中去呢?有一个非常重要的原因在于,人天生是习惯的动物。人们其实并不喜欢思考,人的大脑不是一个喜欢思考的机制,因为在原始社会的时候,你的大脑思考得越多,耗能越多,而且耽误打猎,所以人们依赖习惯。那天我看到一句话说得特别好,说好多人自以为是思考,其实是重新整理了一遍自己的偏见。我们脑海当中有偏见,我们不断地加强它,不断地丰富它,认为我们这个偏见越来越正确。然后每一次认真地梳理一遍,认真地思考一遍,加强自己的偏见。然后跟别人解决不了的矛盾,依然还是解决不了,找不到一个灵活性的出路。
所以当我们陷入到这种惯性当中去的时候,你会发现我们会忽略自己和他人的潜力——这句话很重要,我们为什么讲《第3选择》,为什么讲《高效能人士的七个习惯》这些书,核心就是你要知道,自己既有改变的空间,对方也有改变的空间。所以如果你有作出选择的权利和空间,其他人也一样。当你不去忽视自己跟他人的潜力的时候,你才有可能找到我们思维的弹性,从而走出思维的囚牢。
【如何挖掘存在的意义?】
这里边有一个练习,叫作“存在意义的挖掘练习”。这个大家可以回去试一下,只要你处于某种特别具有挑战的环境,或者你认为它是你个人生活或工作十分重要的时刻,你就可以问自己下面这些问题,这些问题可以帮助你找到这一个时刻的意义。第一,你是如何应对当时的情境或生活的?你是怎么做的?怎么想的?去回忆。第二,你当时有何感受?产生了哪些情绪?第三,你从中学到了什么?学到了什么新知识和技巧?态度有了什么变化?第四,你将如何从经历中成长?你将如何把自己学到的东西,特别是对自己的主要认识,应用到个人的成长当中?也就是说,发掘意义的方法是反思这些问题,就是当我们经历了一件可能很痛苦、压力很大,或者可能相当喜悦的一件事情之后,你问问自己:我从这件事情当中学到了什么?我是怎么处理的?我有哪些地方可以处理得更好?这个积攒的过程,就是我们在不断地找到意义,并且把握它的过程。所以在这儿有一句话很重要,意义不是所谓重要的事情,而是与自己的核心本质或者真实本性达成的共鸣。意义是你与自己的真实本性或者核心本质达成共鸣的那种感觉,这个叫作有意义,而不是那个事情本身。
所以生命不仅仅是任务,还是使命,我们的生命不仅仅是老天爷给我们的任务,你必须走完这一趟,别人都走完你也得走,而是你有一个使命。什么叫使命,你打算把这条命使在什么事上,这就叫使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