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类学的邀请
荐语
你将获得
主讲人
精彩选段
本书籍解读制作团队
读完本文约需5分钟
以下为《人类学的邀请》音视频演讲实录的部分内容,购买本书即可获得全部内容。
各位书友,今天我想向大家推荐一本书,名字叫《人类学的邀请》。
为什么要跟大家推荐这本书呢?因为它触及我们生活的方方面面,但会带给我们一个新视角,也就是本书当中所说的:你如何去认识他者,如何对他者持有一种宽容的、慷慨的理解。
很多学生读完之后告诉我,他觉得他不仅仅认识了他者,也认识了自己。所以,今天我想邀请大家一起来翻开这本书。
这本书的作者是卢克·拉斯特,他是美国马歇尔大学的人类学教授,人文学院的主任。
这本书具体可以分为两大部分:
第一部分提供了一些人类学的基本概念,比如什么是人类学,什么是文化,什么是民族志。
第二部分从跨文化的角度出发,探讨一些人类学的基本问题,我们会看到不同文化背景下的性别、工作、家庭、亲属关系以及宗教。
一、重新理解达尔文:进化≠进步
这本书一开始就跟我们讲了一段话:
每个人曾经存在的人类社会都处在一个流动和变化的状态。
可能今天我们已经开始把变化视作这个社会理所当然的存在,但是回到19世纪、18世纪以及更早的话,人们的看法不是这样的,他们更倾向于把地球看成是一个不变的星球。为什么这个星球不会变化呢?因为上帝在一开始就创造好了它。
那么问题就来了,我们看到的变化怎么解释呢?这个时候,大部分科学家给出的解释是“灾变说”。例如上帝发动了一场大洪水,它改变了人类的生存状态,背后的推手是上帝。
可是并不是所有人都相信,不断有怀疑的人出现,其中最为卓越的是苏格兰的地质学家赖尔。
他认为:我们地球上的一些变化并非由上帝创造,例如我们看到的大峡谷,它其实是大自然年复一年磨损而形成的。由此,围绕“变与不变”产生了热烈的讨论。
这个问题到了达尔文有了新的进展,达尔文也认为,变化的环境会对生物体施加影响。
我们今天提达尔文的时候,大家会说,是达尔文提出了“物竞天择,适者生存”。一定要留意,这是一个误解,这个误解我稍后会说到。
其实达尔文相信的是在变化的环境里,生物体经由自然选择之后,通过繁殖和变异来获得再生存的空间。达尔文的核心关键词是自然选择,而可以在自然选择中被选择出来的关键之处,就在于生物体的可变与繁殖。
这儿我们举一个例子,英国有名的早期工业化城市曼彻斯特,生长着一种胡椒蛾,在20世纪之前,这里大部分胡椒蛾的翅膀是浅色的,但到了1900年之后,暗色翅膀的胡椒蛾开始占大多数,而60年之后,也就是1960年左右,浅翅胡椒蛾的数量又增加了。这背后到底是什么原因?
如果我们抓住这个关键词,“1900年”和“1960年”,我们会发现,1900~1960年之间,英国曼城的工业革命发展迅速,工业革命带来了空气污染,空气污染带来了树的颜色变化,暗色胡椒蛾获得了额外的生存空间,因为它的身体颜色更接近被污染的环境。
到了60年代之后,环境污染被人们认识到,环境得以净化。这时,树叶的颜色又回到了以前,浅色胡椒蛾的身体颜色更接近树叶的颜色,浅色胡椒蛾的比例又增多了。
这个故事告诉我们两个启示:一是周围环境的改变会导致胡椒蛾的数量变化;二是胡椒蛾必须有深色和浅色的搭配,才能在不同的环境中适应下来。
这就是达尔文所说的可变性和繁殖,而且在繁殖的时候,它倾向于把成功的适应性传递给它的下一代。
这时候我们就会发现:生物变迁是一种事实存在,而达尔文只是强调物种的起源、分化和变异,他没有提“适者生存”这四个字。
我们明明在讲人类学,为什么要说这个呢?因为我们在讲变化。我们在说“变与不变”的时候,经常会有一个误解,把变化等同于进化。
我们会认为在历史的长河里,进化代表的是从差的事物变成好的事物,或者从弱的变成强的,从简单的变成复杂的,甚至有的人会把进化等同于进步。但,是这样吗?
如果我们对进化存在一种价值判断,我们就会持有赞同观点,比如我们认为文明人优于原始人,文明人好于野蛮人。
那么我们对于人的认识,到底是不是在这样的一道进化链中完成的呢?这本书会提供给我们一个不同的视角。
我们先回到达尔文的“进化”。在这里,进化只是一个中性的描述词,他的进化等同于生物的变迁,他没有说“没进化好的就是落后的”,但是,为什么达尔文的思想到了后期,会给我们造成“适者生存”的判断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