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甫传





荐语
你将获得




作者简介

精彩选段




本书籍解读制作团队
读完本文约需3分钟
以下为《杜甫传》音视频演讲实录的部分内容,成为樊登讲书VIP即可获得全部内容。
各位好,今天要讲的是中国历史上伟大的诗人——杜甫。我手上拿的这本书叫作《杜甫传》。那天我在三联书店讲书的时候,顺手买了这本书。我一看,就觉得这个书的封面设计很有意思,竟然印成一个模糊的重影。结果后来发现这是一个错版,就是只有我拿的这本是重影,正常的书没有这个重影。
这让我引发了一个联想:我们对于杜甫的认知可能就是模糊的。他的诗被人们称作诗史,似乎他是活在他的那个诗里,写的都是他的人生,但实际上很有可能杜甫并不像他诗里所描述的那样生活。因为他说“为人性僻耽佳句,语不惊人死不休”,他的诗句当中肯定也有很多这种夸张的表达。那怎么样能够让我们更加接近杜甫的心境呢?我觉得冯至先生在这一点上做得相当好。
冯至先生是西南联大的教授,他曾经有一句诗:“携妻抱女流离日,始信少陵字字真。”那时候,他跟随着西南联大颠沛流离,带着自己的孩子躲避战乱,很像杜甫流亡的感觉。所以他才能够感受到,杜少陵(杜甫字少陵)写的每一个字都是饱含血泪的。
【杜甫少年时很幸福】
那时候的孩子没有九年制义务教育,所以有很多人大量的时间都在走四方,就是到处走、到处看。李白就是典型的仗剑天涯。那个时候刚好赶上开元盛世,你看杜甫曾经写过一首诗:“忆昔开元全盛日,小邑犹藏万家室。”就是那时候社会治安也很好,到处都很有钱。所以开元盛世的时候,大家就出去漫游,不上学,到处走。
他的第一次壮游就是沿着运河往下走。因为大家知道是隋炀帝修通了运河,运河一修通,相当于我们今天的高铁通了。他沿着这个运河一路下去,到淮阴、扬州,然后到江南那些富庶的地方去看。他还去了天姥山,就是李白写的“天姥连天向天横,势拔五岳掩赤城”,那天姥山看样子是当时非常热门的一个景点。他还到了南京,“旧时王谢堂前燕”,到南京去看一看。这是杜甫人生当中唯一一次到江南去壮游的过程。
然后这一趟玩多长时间呢?现在的孩子肯定特别羡慕。一趟走出去,三四年的时间。三四年以后,到735年,因为他要考进士,所以就回到巩县,结果一考就落榜了。他也不在乎,因为他觉得人生还有大把的光阴可以挥霍,自己有才,不要紧,总有一天能够考得上。这是第一次落榜。
【杜甫有多崇拜李白?】
杜甫遇见李白的时候,李白已经四十四岁了。李白比杜甫大个十来岁,是非常潇洒的一个人。他学剑学了很多年,拿着一把剑,《侠客行》中“十步杀一人,千里不留行”的那种感觉。然后李白带着杜甫整天折腾什么呢?就是寻道、求仙。杜甫给李白写了特别多的诗,整天两个人游猎、访道、饮酒、作诗、感怀,其实也就是抱怨时事,当时有特别多战争发生。杜甫其实早就应该遇到李白,但是杜甫漫游吴越的时候,李白经过太原到齐鲁。然后杜甫游齐赵的时候,李白又在江南。随后杜甫回到洛阳,李白在742年才从剡中北上长安。
李白跟杜甫相见以后,杜甫给李白写的《赠李白》说:“秋来相顾尚飘蓬,未就丹砂愧葛洪。痛饮狂歌空度日,飞扬跋扈为谁雄。”多有名的诗句。他说“未就丹砂愧葛洪”,就是跟李白讲说,我学道一直没学好。后来杜甫要西去长安,李白要准备重游江东,两个人在兖州城东的石门分手,这一别就是终身。其实他们俩就是一块儿壮游了这么一段时间,后来就分手了。
临别的时候,李白给杜甫写了一首诗,名字叫作《鲁郡东石门送杜二甫》。这个诗当然写得很好了,叫:“醉别复几日,登临遍池台。何时石门路,重有金樽开。秋波落泗水,海色明徂徕。飞蓬各自远,且尽手中杯。”以后你们跟别人告别的时候,就用最后这句“飞蓬各自远,且尽手中杯”。李白毫无牵挂,李白对杜甫没什么感情,当然这是咱们的感觉。李白整天向孟浩然表达自己对他的喜爱,“吾爱孟夫子”,就是特别深的感情,但是对杜甫其实一般。杜甫这一辈子就放不下李白,经常思李白、想李白,想李白今天在哪儿,甚至后来他以为李白死了,还写了很多悼亡诗来纪念李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