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文化课
荐语
你将获得
作者简介
精彩选段
读完本文约需6分钟
以下为《中国文化课》音视频对谈实录的部分内容,成为樊登读书APP的VIP即可获得全部内容。
樊登:各位好,我今天怀着非常激动的心情,给我们的作者光临请来了一位真正重量级的嘉宾——余秋雨老师。欢迎您余老师。
余秋雨:谢谢你樊登。
樊登:咱们有将近20年没见面了。您还是那么精神,比原来瘦了一些。我见到余老师还是有点紧张,因为余老师是我们的评委。1999年,国际大专辩论会的时候,余秋雨老师和金庸先生同时做我们的评委。我看您还在书里写到了金庸先生和您的一段故事。他80岁的时候要去考博士,然后您去阻止他,为什么呢?
余秋雨:因为他年纪太大了,他要食堂里排队打饭等等,他一定要过学生的生活。他因为是个小说家,他非常希望能够自己回到学生的生活。他完全不在乎名号,他有好多荣誉博士了。所以他的太太跟我讲,余先生,你如果阻止他,我请你吃饭。但是阻止不了。
樊登:而且那个英国导师才40岁。最有意思的是什么呢,你们知道金庸先生要去读的专业是什么?他研究的是匈奴逃跑时候的路线。你们的对话都这么高级吗?就是匈奴逃跑的路线,能成为一个博士研究的话题。
余秋雨:对。你想,这个问题我们随口一讲,好像不重要,其实太重要了。汉武帝把匈奴打跑了,匈奴西逃,逃到欧洲,和当地的蛮族结合起来,把罗马帝国灭亡了。这是一个改写了人类社会的力量。但是他们居然没留下文字。任何文化人研究文化到最后,都会想到这个问题。我的一个博士生的论文题目就是《匈奴文化研究》。他把金庸先生没有完成的事情完成了,而且得到了评委的一致高分。
樊登:我为什么从这书里边摘出这个点先来谈呢?就是我觉得文化这件事情真的是太没法说清楚了。就是从粗线条来看,我们作为一个中国人,如果能够讲出每一个朝代有什么了不起的文化人物,有什么著名的典籍,你就觉得你已经贯通了,已经把它全捋顺了。但是你把放大镜的倍数放大一点,往下一看,你发现你永远都有不知道的东西,不知道的东西实在是太多了。
所以你看,余老师这次写了这么厚一本书,叫作《中国文化课》。我先讲讲我读这本书的感受。我觉得这是我期待已久的一本书,因为我是一个理工科的学生,我学金属材料和热处理的。我一直就喜欢文化。然后我就觉得,如果能够有一个人,用比较轻松的文字,把中国文化上最重要的东西全部勾勒一遍,那对于每一个中国人来讲,随手读一读,非常美好。
所以这次读到这本书,我觉得特别激动的地方就在于,你从头到尾读完不费劲,非常美好。因为你要知道余老师是写过《文化苦旅》的人。《文化苦旅》是几乎每一个人家里都藏着好几本的书。所以非常感谢您憋了这么多年,憋出这么一个大招来。
那咱们今天就浓缩地用50分钟,帮大家体会一下什么是中国文化。咱们先界定一下,什么是文化?您最早进入到大家视线当中,就是《文化苦旅》。文化这个词从您这儿突然被大家所接受。什么是文化?
余秋雨:对。这个问题我相信,困扰了全世界的文化人。因为现在已经出现了像模像样的定义200多个。所以我在五六年前,在香港《凤凰卫视》做了个实验。我说,我要公布一个我研究的成果,世界上最短的文化的定义,征求全世界华文读者的意见。那到现在五六年了,那大家的意见都是正面的。所以,我就可以有把握来说了,我对文化的定义:文化是一种变成了习惯的生活方式和精神价值,它的最后成果是集体人格。这就是我的全部定义。就是文化已经变成了习惯的生活方式和精神价值,最后成果是集体人格。
我略作解释。生活方式,譬如,我们这个吃不惯,那个吃得惯,喜欢用筷子, 这个是生活方式。我们每天要做什么样的事情,这是生活方式。这后面隐藏着精神价值,譬如,我们那么关心亲情伦理,我们那么在乎我们的父母亲,这和国外不太一样,这属于精神价值。时间长了以后,就组成了一群人的集体人格了,鲁迅把它说成国民性。
我们讲提升中华文化,也就是提升中国人的集体人格,这是最后。所以,这个定义有三个关键词:第一个,生活方式;第二个,精神价值;第三个,集体人格。这就是我对文化的一个基本定义,我相信这是现在最短的一个定义。
樊登:在这本书里边,您用了很大的篇幅,给大家做了一个文化史的梳理。从先秦开始,把每一个朝代的高峰全部都讲了一遍。在这个过程当中,您觉得什么是构成中国人最重要的精神价值的核心要素?
余秋雨:对。那这个如果要用几个字来回答的话就有点难度了。但是有个前提是肯定的,就是我们做文化一定要向老子学习,做减法而不做加法。这是一个前提,所以也是我写这本书的重要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