格调
荐语
你将获得
主讲人
精彩选段
本书籍解读制作团队
读完本文约需6分钟
以下为《格调》音频演讲实录的部分内容,订阅非凡精读VIP即可获得包括本书在内的全馆内容。
书友您好,欢迎来到非凡精读馆!我是祁林。
今天我给大家解读的书是《格调》,这是一本很有名的书,在我国被数次再版。在这本书中,作者把不同类型的日常生活中的吃穿用行、住房,乃至说话、微笑等建构成了一条条线索清晰的鄙视链,也就是说,日常生活是有等级之分的。于是很多人从这本书中获得了日常生活的指导,认同了追求品位、追求格调的生活方式。而这种认同在我们今天的日常生活中依旧有它的价值和意义。可能也正是因为这个原因,有人戏谑地称这本书就是一本“装腔指南”。
但是阅读这本书,仅仅停留在这个层次还是不够的。这本书的英文名称叫阶层(class),这个单词的意思是阶级、阶层以及分类、类型的意思,也有古典、优雅的意思。如果我们通览全书,你就会发现这本书的基调是在谈美国社会的阶层差距问题。译者将阶层(class)这个单词翻译成格调,某种意义上是将阶级差距中的使用物品的“品味”(taste)差距给刻意强调了。当然,这也是作者的一个叙事策略。这就是,格调意味着日常生活中带有审美意味的精神状态,每个人身上这种精神状态的不同是美国社会形成不同群体、不同阶层之间差距的根本原因。理解这层意思,你将获得更大的收获。
这本书最有价值的地方是它提供了一个逻辑线索,或者说一个思考方向,就是为什么阶层差距会和相应的消费习惯紧密联系在一起呢?一个人的阶层,或者说由阶层形成的格调,为什么会那么清晰而统一地和消费行为联系在一起呢?关于这个问题,这本书其实作出了一种非常有价值的回答。
这本书的作者是保罗·福赛尔,他是美国著名的作家、文化批评家。在此作者也表现出自己作为一位学者和文化人的价值,他用自己的学识和敏锐的观察,带领我们普通人通过看得见的社会现象,去理解那些看不见的人间道理。
作者在本书的开篇就明确提出:人们忌讳谈论社会等级,但他们对这个话题的敏感,恰恰说明了社会等级存在的严酷事实,这一切都说明公平、平等一直都是大家渴望的,然后人们认为这本来就是理所当然的。而在这个问题上,一旦有所挑战,一旦有所突破,大家就会很焦虑。中产阶级是其中最焦虑的人群,因为他们身处社会阶层的中间,既渴望上去,又害怕下来。
福塞尔特别强调,美国社会比世界上任何其他社会都要变化得更快,正因为如此,美国人会因为如何在这个社会上立足而感到困惑不安。于是,等级尤其应该成为一个严肃的美国话题。在美国,人们并没有一个世袭的头衔、地位、荣誉,这样的体制可以从容地展开分析,每一代美国人都不得不重新界定自己所面对的等级体系。今天的中国社会也处于剧烈的变动之中,所以我们相信,在今天的中国语境下读这本书,比在1998年读这本书会更有意义,感觉也是完全不同的。
一、阶层分析
我们来讨论第一个问题:什么是阶层?为了讲清楚这个命题,作者首先对美国社会进行了社会阶层分析,他不厌其烦地将社会分成了9个阶层。在这个划分的过程中,作者传递了一种观念——金钱是决定阶层归属的重要因素,但并不是唯一的因素,除了金钱以外,风范、品味、认知水平是更重要的。
这个世界上有很多人,他们拿的钱是一样多的,但是因为文化和知识层面的差异,导致了他们分属完全不同的阶层。
作者在这里举了一个例子。有两位先生,一位是出版社的雇员,是白领,我们称他为白先生;另一位是汽车修理厂的机修工,是蓝领,我们称他为蓝先生。他们俩的收入是差不多的,但他们生活之间的差距却大极了。
比如,蓝先生会偷偷摸摸地饮酒,拉着窗帘,而且通常在周末。白先生喝酒就很坦然,通常是在自己家里的后院喝酒。这可能是因为阶层越高的人,活得越舒展、越放松。蓝先生夫妇通常会对着对方大喊大叫,以至于周围邻居都能听见他们在房屋里的争吵,而白先生一家则是轻言细语。这不仅仅是修养问题,这里也有白先生一家对生活的掌控感更强的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