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力

心力

主讲人:樊登、邓亚萍
4.9
2021.11.13上新

荐语

她是世界冠军邓亚萍,中国乒乓球大满贯第一人,被乒乓球爱好者称为 “初代大魔王”。 但就是这样一位传奇名将,曾经被教练说过“没有培养价值,不适合打球”。面对如此劣势,邓亚萍从没有想过放弃,而是针对自身特点创造全新打法,从市队走上世界巅峰,她所向披靡。 本书浓缩邓亚萍多年比赛积累的心理提升技巧,提出稳定心态、提升效率、打造强大抗压力与意志力独门秘诀,助你打造顶尖心态,从容应对高压挑战!

你将获得

听冠军邓亚萍讲传奇故事
高效调整情绪,走出负面心态
修炼顶级运动员的强大韧性、意志力

作者简介

邓亚萍
乒乓球世界冠军
中国乒乓球运动员,连续八年世界排名第一,十八次世界冠军得主,24岁巅峰退役,2008年获剑桥大学经济学博士学位。

精彩选段

越是想赢、越是想要有自信,就越不应该太在意结果,应该多在意“打好每一分球”。
..........
怕输就会紧张,想赢就不会。
..........
你需要记住三个句式和一个关键词,让自己开始建立成长型思维:第一,犯错的时候,不要说“我犯错了”,要说“犯错能让我变得更好”。第二,遇到困难的时候,不要说“我不会”,要说“我正在提高”。第三,觉得“已经差不多”的时候,要问自己“这真的是我最好的表现吗?”
..........
注:上述页码为句子在实体书中所在的页码。

本书籍解读制作团队

共6个流程,250个小时打磨
王彬彬
责编
海丽玮
校对
张颐
审核
王琳媛
设计指导
下载APP查看完整版思维导图

 

读完本文约需5分钟

 

以下为《心力》音视频演讲实录的部分内容,成为樊登讲书VIP即可获得全部内容。

 

樊登:各位好,今天的作者光临请到的是我的偶像,我相信也是我们大量书友的偶像——传奇的冠军邓亚萍女士,欢迎您!

 

邓亚萍:您好,樊老师。

 

樊登:邓亚萍女士写了一本新书,叫作《心力》。前一段时间看奥运会,我相信很多人内心当中都有一个想法:怎么才能把自己的内心练到像奥运冠军一样厉害?这种叫作“大心脏”的内心。我读完您这本书以后感觉您是倾其所有,把您学的这些招全都用出来了。

 

您也看奥运会,而且我看您还做笔记、分析,您都不打球这么长时间了,为什么还要分析那些运动员在场上的表现?

 

邓亚萍:我觉得可能跟您希望让更多的人能够喜欢读书一样,我也有自己的一个初心,希望大家真的是能够看懂乒乓球。因为在中国其实球迷特别多,打球的爱好者也特别多,但业余的、一般的人看球,和我们的专业角度看球可能不太一样。所以我也特别希望通过一个专业的运动员的视角,带大家去判断什么是真正的好球,运动员的技战术(指运动、比赛过程中运用的技术与战术)是怎么发挥的,尤其是到了关键球的时候,运动员的心态又是什么样的,我们老讲心理素质,老讲“大心脏”,它到底是什么。

 

那我想通过一种解说的形式,或者是一种分析或复盘的形式,告诉大家这个十一分的过程(乒乓球比赛每一局的比分原则上是先得十一分的一方为胜方)其实是波澜壮阔的,是跌宕起伏的,它并不是一碗水从头平到尾,不是这样的。

 

樊登:那就比如说咱们最熟悉的那场比赛——东京奥运会乒乓球混双的决赛,因为大家认为咱们的许昕和刘诗雯很稳,这就肯定没问题,打遍天下无敌手的,为什么比赛后来“崩”掉了?

 

邓亚萍:这个问题特别好。你要稍微去看一看整个比赛的过程,不仅仅是这场球,我们还得可能往前再倒一倒。比如说在晋级的过程,许昕跟刘诗雯他俩人没有遇到很强的对手,而是非常顺利地直接进到决赛了。

 

但是反观对手,水谷隼和伊藤美诚俩人,晋级过程特别地难,是死里逃生,从那坑里爬出来的,是这样一路跌跌撞撞地进入了决赛。在这样的过程当中,我们就要特别小心双方受到心态的影响。因为我们一路打上来没遇到强劲的对手,但是反观对手是那么地不容易。

 

开始打决赛的时候,前两局我们抓得非常紧,因为平常准备的也很多,也很充分。但反过头来看日本队这对选手,上来以后过紧了,一两个球就丢了,这点显然不是他俩的水平。可能问题出在他们的心理上,坦率地讲有点失常。

 

那么打到中国队二比一领先的时候,就是一个运动员的觉醒的时候了。往往在落后的时候,运动员会重新反思:我怎么会能打成这样呢?因为他真实的水平不是这样的。

 

但是对于领先的队员来讲不一样。许昕跟刘诗雯,我在观察他俩比赛的过程当中,发现他们有一丝丝的放松的感觉。你知道这个心态的变化会直接影响出手,就一点点心态的变化都会影响出手。所以你就看出来,到了第三局、第四局、第五局,连续让人翻了三盘,二比三落后了。

 

这时对手又看到赢球的希望了,看到比赛胜利的希望了,心态又开始发生变化,互相的心态都会发生变化。这个时候你明显可以看到许昕跟刘诗雯出手非常地果断,不带犹豫。你水平在那儿那不就赢了吗?第六局就赢了,三比三了。

 

打到第七局,关键局的开局尤为重要,因为大家在这个过程当中是势的较量,不光是心态了。这个时候谁能上去很硬地出手,谁就会给对手一个很大的震慑。所以水谷隼刚刚开始上去那两分打得非常好,非常地坚决,上来第一个球直接给了一个许昕的正手。

 

许昕还想侧身,“砰”一个都没了,就没碰着球。许昕不敢动了,站中间了,水谷隼直接撕他一个反手大角,也是都没回过头来。这俩球打得太脆了,把势给打下去了,然后结果直接打到零比七落后,太意外了,直接零比七。这不应该,但这就是势的较量。

 

在这个过程当中,也可以看出日本选手充分地研究了我们的技战术的水平,充分研究了我们运动员的心理。比如这个时候算好许昕一定要多用正手,因为许昕正手是最强的,他肯定会多用正手,那么在多用正手情况下一定要侧身,所以水谷隼第一个就塞他正手,原因就在这儿。

 

我们打球的时候不是看球来了再打,而是算,算其实就是预判的一种。我要算你可能要侧身,我直接就变你正手,我让你不敢动,我再打回你,你不是正手就没法发挥水平了吗?所以我们在看比赛过程当中,我们会看很多内在的、心理上面的变化,技战术的变化,包括最后势,敢不敢搏、能不能顶得住这一类的。

 

樊登:我们为什么开场要说这段比赛呢?就是邓亚萍的这本书的开篇写,如果你到球馆里去看,会发现像这种高水平的运动员其实非常多。我去看过省队的训练,就这种水平的运动员太多了,但是有一句特别残酷的话叫作“你一个都不认识”。顶级运动员有时候不是水平上那么一点点区别,而是看你有没有能够拿住场上的心态。

下载APP查看完整版解读文稿
选择帆书的理由
关于帆书
帆书是一个提供书籍精华解读的平台。
优势
实力
10年讲书历史,6500万书友信赖
省时
45分钟听懂一本好书
专业
各领域权威人士担任讲书人
丰富
超800本好书,覆盖心灵成长、亲子家庭、人文历史、职场生活等领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