帆书
有无之境:王阳明哲学的精神

有无之境:王阳明哲学的精神

主讲人:徐英瑾
4.7
2022.01.18上新

荐语

如果要在中国找一位其思想可以用来应对现代生活的种种问题的人,非“心学”宗师王阳明莫属—— 为什么从学校毕业后还需要继续学习?为什么我们的认知和行动总是有差距?为什么我们不应随意给事件或他人贴标签?……在这本书中,徐英瑾教授深度解读了王阳明心学的“四句教”,帮助初学者掌握王阳明哲学的精髓,收获一种开阔的心境和天地一体的思维方式,在人生各场景中游刃有余。

你将获得

一种天地一体的世界观
人性中善与恶的来源
践行知行合一的关键步骤
如何利用心学影响他人行为

主讲人

徐英瑾
复旦大学哲学教授、中国首届“科史哲青年著作奖”获得者

精彩选段

王阳明哲学就其直接意义来说是对朱熹哲学的反响,他倡导的“心学”是在明中期封建统治极度腐败、程朱理学逐渐僵化的情况下出现的思想运动,具有时代的意义。
..........
从人生态度和精神境界来说,中国文化与哲学不过是两种基本形态。一种是以儒家为代表的强调社会关怀与道德义务的境界,一种是佛老代表的注重内心宁静平和与超越自我的境界。
..........
我们说心学在许多方面接近于存在主义的想法,一方面是指两种思潮具有一些共同的特征,另一方面,更具体地指阳明哲学中人作为道德主体和存在主体密切关联,使心学与存在主义的思考之间有相互诠释的可能性。
..........
阳明所要吸收的无我之境,面对的正是情感情绪的自我,以使人超越一切消极的、否定的情感情绪,获得安宁、平静、自在的精神境界。
..........
任何一个思想系统都无法完整提供主体性发展的多重可能,为此,价值的分化及文化的多元互动是保障社会发展与稳定的唯一合理方式,而这正是文化近代化的主要特征。
..........
注:上述页码为句子在实体书中所在的页码。

本书籍解读制作团队

4个环节共耗时400个小时的精心打磨
虞馥嘉
策划、责编
杨巧燕
初审
杨文文
复审
许子涵
设计指导
下载APP查看完整版思维导图

读完本文约需 6 分钟

 

以下为《有无之境:王阳明哲学的精神》音频演讲实录的部分内容,成为非凡精读VIP即可获得全部内容。

 

书友你好,欢迎来到《非凡精读馆》,我是徐英瑾。今天我要向大家推荐的这本书的题目叫《有无之境:王阳明哲学的精神》,作者是陈来教授。

 

王阳明是中国历史上一位很了不起的哲学家,作为一个哲学家,他做到了真正的三不朽:

 

按照中国古人对于知识分子的要求,这三不朽就是指所谓的立德、立功、立言。

 

立德就是你要成为有德行的人; 

 

立功就要成为一个对君王有所贡献的人,对黎民百姓有所贡献的人。

 

立言就是指要著书立说。

 

那么解读王阳明的这个书非常多,为什么要从陈来先生写的这本书来入手?这道理也非常简单,因为陈来先生的这本书有很多特色。

 

第一个特色是,陈来先生他是冯友兰先生的弟子。冯友兰先生他是一个可以用熟练的英语来撰写中国哲学史的学贯中西的学者,所以陈来先生的这本书里面引用了很多西方哲学的资源,并以此对王阳明的哲学进行了重新疏解,让人读来耳目一新。

 

第二,陈来先生又是朱熹哲学专家,所以在“程朱理学”和“王阳明心学”的相互比较之中,他往往可以给出一种相对理性、中立、客观的观点,让我们看到一个比较丰满、全方位的王阳明形象,不仅仅是片面地说王阳明好,而没有看到他的哲学中可能有一些疏漏之处。这也就是我建议大家可以从陈来先生这本书来解读王阳明哲学的道理。

 

《有无之境》这本书比较厚,如果拿在手里会有点小分量。四百多页的书,应该怎么读?

 

我认为要读王阳明,初学者要抓住“四句教”。什么叫四句教呢?就是王阳明晚年的时候,对他的哲学进行了概括,概括以后就是这四句话。我们要从这四句话中,抓住王阳明哲学的方方面面:

 

无善无恶心之体;

有善有恶意之动;

知善知恶是良知;

为善去恶是格物。

 

王阳明所使用这些词,在古典文献里面都有来源。比如《大学》里面就有一句名言:

 

古之欲明明德于天下者,先治其国,欲治其国者,先齐其家;欲齐其家者,先修其身;欲修其身者,先正其心;欲正其心者,先诚其意;欲诚其意者,先致其知;致知在格物。

 

在这句话里面,我们就看到了一些经常听到的词:要“修身”,要“齐家”,要“治国”,要“平天下”。但是要做到这些事,首先要干吗?要正心诚意,那么要正心诚意之前,我们首先要做到什么?要做到格物致知。

 

这些词在中国古典文献里面,是反复出现的。既然古典文献都有这些词了,那以后的哲学家的工作空间在哪里?

 

就是比大小。

 

比大小也就是说,在王阳明的哲学里,他在这些词里最重要的是要抓住一个“心”,把“格物致知”看成是“心”的一个外延。但反过来,如果是在朱熹的哲学里面,他有可能会把“格物致知”放到一个更高的位置。

 

因此,不同哲学家对于古典文献的不同解读,就开出了不同的哲学面向。

 

实际上,王阳明所说的四句教就是《大学》这段文字里面的一些重要哲学概念的重组。在这个重组里,他显然是把“正心诚意”抬到了一个更高的位置,所以“心”词在这里就成了一个高频词,而“格物致知”的地位就成为了一个衍生性的。

 

格物致知出现在四句教的最后,我们可以在讨论这四句教之前,把这四句教之间的逻辑关系先总体上理一理。

 

下载APP查看完整版解读文稿
喜欢这本书的人也在听
人生哲学(上)400015120

人生哲学(上)

寻找人生之理想,到达理想之人生
播放量48.77万
人生哲学(下)400015128

人生哲学(下)

哲学大家的思想指南,让你越活越通透
播放量23.89万
大问题(上)400002828

大问题(上)

颠覆你三观的6个终极“大问题”!
播放量124.35万
大问题(下)400002835

大问题(下)

18位哲学家约你聊聊人生>>>
播放量43.99万
沉思录(上)400008094

沉思录(上)

一份来自古罗马的【通透哲学】,请查收!
播放量59.70万
选择帆书的理由
关于帆书
帆书是一个提供书籍精华解读的平台。
优势
实力
10年讲书历史,6500万书友信赖
省时
45分钟听懂一本好书
专业
各领域权威人士担任讲书人
丰富
超800本好书,覆盖心灵成长、亲子家庭、人文历史、职场生活等领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