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若菩提
荐语
主讲人
精彩选段
本书籍解读制作团队
读完本文约需5分钟
以下为《心若菩提》音视频演讲实录的部分内容,订阅非凡精读VIP即可获得包括本书在内的全馆内容。
书友你好,欢迎来到非凡精读馆,我是谭琦。今天我为大家分享的这本书叫《心若菩提》,这是福耀玻璃的董事长曹德旺先生的自传。
曹德旺先生是一位大企业家,他有非常多著名的事例。他是“玻璃大王”,据统计,现在全球每四块汽车玻璃就有一块是他创立的公司福耀做的。还有一个称号叫“中国首善”,因为他创业成功以后,到目前累计捐出了160个亿去帮助社会、回报社会。
网上有一句话说:曹德旺是一位被严重低估的人。还有很多其他的评价,都使我有强烈的兴趣把这本书分享给大家。
首先解释一下,这本书的书名为什么叫《心若菩提》,因为曹德旺是一位虔诚的佛教徒,他笃信佛教,而“菩提”是佛教里面的一个用语,表达的是觉悟的意思。心若菩提就是说心如菩提一般,比喻一种心如止水的状态。我还有一点思考,就是我觉得它指的不光是一种觉悟,它指的还是一种觉悟之后的快乐、豁达面对人生的态度。这个我觉得是曹德旺先生从入世的修行得到的为人处世的一个准则。
这本书讲的是一个贫苦的少年,如何在现实中间去升级,去练好他自己的内功,最后成为了一代世界级的企业家的过程。
一、家道中落,年少谋生
我们从这本书的开端讲起,就是曹德旺的少年时代。
01 放牛娃爱读书
曹德旺出生于1946年,是福建福清人。他幼年时期跟当时中国绝大部分普通人一样,生活是非常贫苦的。有一点不同,就是他的爸爸早年去日本去做过学徒学做买卖,后来回国后在上海做生意,还是有一点积蓄的。但当时战乱很厉害,国民党已经快战败撤退的时候,他爸爸就想到福清的乡下老家去避乱,就从上海包了一艘船,打算把自己积蓄的那些家当都运到福建老家去。结果这艘船在海上沉了,所以曹德旺他们家庭本来有的积蓄全部都没了,重新变成了一贫如洗的状态。
曹德旺的妈妈当时带了六个子女,生活也非常艰苦,但是还是含辛茹苦地把他们给养大了。因为小时候生活非常穷苦,所以曹德旺读书也晚。他上学读书的时候还得做很多农活,也很累。他又很调皮,那个时候他在福建农村的小学读书,很多老师都说这孩子太调皮了、是个坏孩子。
但是有一位老师叫林秉珠,就一直很鼓励他,说曹德旺虽然调皮、好动,但他还是一个好孩子,是有优点的。这一点,给曹德旺留下了很深的印象,他一辈子都忘不了这位老师,而这位老师给他的这种令人记忆深刻的正面力量,对曹德旺以后的人生也具有很大的影响。
比如等到他后来办企业挣钱以后,有一次这个林老师就来找他,说你现在生意做起来了,也挣到了钱,那能不能给你原来的那个小学捐点桌椅板凳?那些桌椅板凳很多都已经破旧烂掉了。曹德旺听到林老师的话,就开始重视这件事,他就开始给小学捐桌椅板凳,后来他就因此走上了做慈善的道路。
所以他童年的时候虽然很贫苦,但是也有很多正面的种子播在了他的心中。
后来,小时候的曹德旺因为要边上学边干农活,加上他自己也非常调皮,到初中的时候他就辍学了。辍学之后就只能去当放牛娃,去公社干活挣点工分。可是他心里始终憋着一股劲,他觉得光放牛还是不够的,他就还是想学习。
可是他已经脱离学校了,没法回到学校课堂上了,那他怎么办呢?他就用自己放一年牛挣的那点钱去买了一本《新华字典》,然后拿着《新华字典》去学哥哥课本上的那些字啊、词语啊之类的。他就是通过这种一个一个去查《新华字典》的方法,培养了最早的自学能力。
02 小小少年,挑起家担
曹德旺快十五岁的时候,因为他们家光靠在农村做农活实在是没什么钱,所以他爸爸就想带着他去做点小买卖。毕竟他爸爸曾经早年间是做过生意,还出过洋的人,是具有生意头脑的。
怎么做呢?他爸爸就说:“德旺,你跟我去趟省城福州,我们骑自行车去。”曹德旺说:“我上午才学骑自行车。”他爸就说:“没事,你骑着骑着就会了。”结果曹德旺刚学自行车,下午就跟着他爸骑了五十公里,一路跌跌撞撞地骑到省城去了。
曹德旺因此就跟着他爸爸,经常从福州贩卖一些货物到他们的乡下去。
等曹德旺渐渐熟悉了进货流程和路线之后,他爸就开始让他一个人进城进货了。有时候他一个人,要带着几百斤的货物从省城福州到他们乡下。这中间的路途非常遥远,一路上不是崇山峻岭,就是羊肠小道,而且前不着村,后不着店,一个人带着货骑自行车是非常辛苦的。
他记得有一次他进货回家的路上生病了,两脚骑车就像踩在棉花上面一样,人都是在半晕的状态。但是在野外他又不能停下来,而且他又不能把货物扔下,毕竟对于一个贫苦的家庭来说这些货物是很值钱的。最后他靠着自己的意志力,在一种意识都快昏迷的状态下,坚持骑车把那批货物运回了家。
所以老话说“吃得苦中苦,方为人上人”,曹德旺小时候经历的这些艰苦,可能对他以后的成长也是大有帮助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