帆书
荒野上的大师

荒野上的大师

主讲人:樊登
4.9
2022.11.26上新

荐语

本书讲述的是1920年代中国考古初创的故事。作者以地质调查所、清华国学研究院、中央研究院史语所和营造学社四大机构的发展为主线,讲述了诸如李济、赵元任、梁思成、林徽因等考古先行者们,在内忧外患的时代,如何凭热血和专业为国效力,让中国学术发扬光大,让文化泽被后世。他们在逆境中前行,不仅为中国开创了学术的新纪元,更改变了世界对中国的认知。

你将获得

穿越百年,了解中国考古四座高峰
看一代学人如何开创中国学术新纪元
感受大师们逆境中前行的勇气和毅力

作者简介

张泉
毕业于复旦大学中文系,原《生活月刊》主编,著有《城殇:晚清民国十六城记》《中华文明访谈录》等作品。

精彩选段

诞生于内忧外患之时,考古发掘不仅是科学领域的探索,甚至关乎民族尊严。这一代学人始终被强烈的民族情感激励着,鼓动着,急切地试图向世界证明,中国不仅有黄帝和尧、舜、禹的传说,不仅有夏、商、周以降的代际传承,在远古时代,中国大地上同样孕育过远古人类的一支。
..........
梁启超、王国维和陈寅恪都没有亲身参与过考古发掘,但是,作为中国举足轻重的两代学界领袖,他们对“地下之新材料”的认同与提倡、对考古发掘的推崇与畅想,无疑为中国第一代考古学家的田野考察减轻了舆论压力,铺平了路。清华国学研究院存世时间虽不长,却因这些交集与相互砥砺,氤氲出新的文化图景。
..........
1920 年代,一些知识分子逐渐意识到,中国欲求真正的复兴,必须追本溯源,理清文明嬗变的轨迹,才能以古鉴今,重塑文明的新格局。在现代语境之下,家国意识的苏醒催生了对民族身份的探寻,学界首当其冲。
..........
注:上述页码为句子在实体书中所在的页码。

本书籍解读制作团队

共6个流程,245个小时打磨
汪逸苗
责编
海丽玮
邵慧平
审核
王琳媛
设计指导
下载APP查看完整版思维导图

 

读完本文约需4分钟

 

以下为《荒野上的大师》音视频演讲实录的部分内容,成为樊登讲书VIP即可获得全部内容。
 

各位好,今天我们为中国老一辈的知识分子讲一本书,他们是荒野上的大师。这些知识分子涉及清末民初时期为中国开创了整个现代学术的一批大师,涉及四个研究机构,包括地质调查所、史语所(中央研究院历史语言研究所)、清华国学院和营造学社。

 

在开始讲他们的故事之前,要先谈一下鲁迅先生。大家知道鲁迅先生学过医,会写小说和杂文,但在鲁迅先生的所有著作中,除了小说和杂文之外,还有一本畅销书,很多人都不知道,这本书叫作《中国矿产志》。鲁迅先生最早是学矿业开发的,而且他是真正下过矿井,跟矿工们一起工作过的。那为什么他要做这样的努力呢?因为他看不惯中国过去的书生“困守书斋,打牌喝酒”。在我们过去的印象中,中国的知识分子是不会跟劳动人民一块儿下矿井干活的,甚至不会不带书童、不坐轿子这样走在大街上。这种状况是无法适应现代的科技发展的,所以包括鲁迅在内的一批知识分子都在不断地探索。

 

那个时候,在中国大地上进行着考古事业、地质勘察的主要都是一些外国的学者,包括我们听说过的斯坦因、斯文·赫定,日本人伊东忠太、鸟居龙藏等,所以中国的这些学者有一股非常不服气的精神。其实中国古代也有在旷野中调查的学者,比如徐霞客,还有《天工开物》的作者宋应星,但是他们在中国学术史上的地位都不算高。而我们今天讲的这些人,就是新一代的徐霞客和宋应星。

 

首先我们从李希霍芬的偏见开始说起。李希霍芬是一个德国地质学家,他曾经提出了“丝绸之路”这个名称。他说,中国的学者叫“斯文秀才”。“他们留着长指甲,出门离不开轿子,还一定要带着书童随时伺候。他认为,中国很难开展地质调查,因为‘中国的文人性情懒惰,历来不愿意很快行动。在大多数情况下,他既为自己的贪心而烦恼,又不能把自己从关于礼节和体面的固有成见中解脱出来。按照他的观点,步行就是降低身份,从事地质行当在人们心中就是斯文扫地’。”

 

这个说法虽然很刺激人,让很多中国人听了不舒服,但是当时确实就有这样的现状。第一个打破这个偏见的人,就是泰州人丁文江。丁文江十六岁留日,然后又到了欧洲,在剑桥大学和格拉斯哥大学学习,分别学了动物学和地质学。1913年回国以后,他加入了当时北洋政府的矿政司地质科,目标是三年培养一批人才,要求有八个字:“学业优异,体力强健”。他和他的顶头上司司长张轶欧联合创办了地质研究所,他任所长。那一年,他二十六岁。

 

地质研究所开始创办的时候,和北大联合培养学生。他们选择教授的方式是中西结合:既有德国的教授梭尔格,也有中国的教授翁文灏,还有瑞典的教授安特生,等等。过了几年,他们培养出了“十八罗汉”,这是中国地质学发展史上的第一批重要的人才。1916年的时候,十八个人成绩合格,获得毕业证书,被称作“十八罗汉”。

 

“丁文江兴奋地宣布:‘我已经有了一班人能登山涉水,不怕吃苦。’……安特生也间接澄清了李希霍芬四十年前的刻板印象:‘一般的中国上流社会人士都不喜欢劳动,著者以曾和许多受过教育的中国人士一同旅行的资格,敢在这证明,地质研究所的毕业生出门已完全不用轿子,而且十分明了野外地质学家的唯一行动工具只是两条结实的腿。’”就是首先从能够迈开步、探索矿业开始。

 

1917年蔡元培入主北大,在北大也开设了地质系。丁文江到北大,说:“我想从北大选几个优秀的学生。”他拿了一张考卷给北大地质系的学生考,考完以后竟然都是零分。他把这张考卷扔在蔡元培的面前,说这样办下去可不行,因为你们的学生连基本的矿石都分辨不清。蔡元培问他该怎么办,他向蔡元培推荐了刚刚从伯明翰大学学成归国的年轻学者李四光,还有哥伦比亚大学的教授葛利普。四年以后,整个北大的地质学脱胎换骨。

 

著名的学者,后来被称作中国考古之父的李济,看到了(美国)自然历史博物馆馆刊的扉页上,竟然登着一张中国人的照片,叫作V.K.Ting,实际上就是丁文江。李济大喜过望,他从来没有想过,一个中国学者的照片能够刊登在美国的学术期刊的扉页上。所以后来李济回到国内之后,就立刻找到了丁文江,跟他一起合作。

 

1921年的时候,丁文江突然辞去了地质所所长的职务,去担任了北票煤矿的总经理。大家都能够理解,因为他有一个非常沉重的家庭负担,他们家里人口很多,他需要赚钱。这时候接手的人就是翁文灏。在这儿要介绍一下丁文江的为人,他特别热心,对于所有归国回来的年轻学者,他都不断地帮他们安排住处、联系工作、介绍伯乐,所以大家都把丁文江称作“丁大哥”,因为这个人是一个极其热心的人。

下载APP查看完整版解读文稿
喜欢这本书的人也在听
西南联大求学日记400003744

西南联大求学日记

一生只做热爱的事,走近许渊冲的百岁人生
播放量872.81万
袁隆平的世界400004937

袁隆平的世界

让世界不再饥饿,袁隆平简朴传奇的一生
播放量1106.32万
中国儒学三千年400017505

中国儒学三千年

俯瞰3000年儒学史,读懂中华文明之根
播放量1265.32万
西方美术史话400011295

西方美术史话

通俗易懂的美术入门,提升你的审美力
播放量728.58万
火种:寻找中国复兴之路400002562

火种:寻找中国复兴之路

再现一段荡气回肠的建党历史
播放量1153.82万
选择帆书的理由
关于帆书
帆书是一个提供书籍精华解读的平台。
优势
实力
10年讲书历史,6500万书友信赖
省时
45分钟听懂一本好书
专业
各领域权威人士担任讲书人
丰富
超800本好书,覆盖心灵成长、亲子家庭、人文历史、职场生活等领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