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用之用恰为大用
你好吗?在《红楼梦》里,贾宝玉因为一句话而深深触动,这句话就是:“巧者劳而智者忧,无能者无所求,蔬食而遨游,泛若不系之舟。”
特别美,这句话就出自《庄子》。它是叫庄子的人写的,所以是庄子的《庄子》。
这句话是什么意思呢?庄子说,人之所以会感受到忧愁操劳,往往是因为太有用、太聪明、太敏感,所以总是想要把事情摆平。如果能笨一点、木讷一点、无用一点,不受任何世俗功利的捆绑,吃得饱饱的,快乐而自由,宛若“不系之舟”,很随意地荡在水面,随遇而安,那就是最美好的人生了。
《庄子》是我非常喜欢的中国经典,今天的《张一南北大国文课》,我们就来讲讲《庄子》里面的代表作——《逍遥游》。
先了解一下庄子这个人。在战国诸子里,庄子比较特殊,你看不出他是干什么的,你也无法想象,在那个你死我活的争霸年代,哪个老板会雇佣庄子,他也从来不想推销自己。庄子非常穷,他做过官,就是一个漆园的小官吏;而且这个漆园吏也没有能够长久地做下去。他一度穷到沦落在贫民窟里面,靠编织草鞋为生。他吃不上饭,就去跟监河侯借米,人家还不借给他,为什么呢?因为用世俗的眼光来看,庄子真是个没用的人。
可庄子他怎么想呢?他写了一篇文章,说山里有一种树木,它什么用都没有,不能烧火,不能做家具,也不能结果,所以它就能够活得很长,没有人去砍伐它,长成参天大树。庄子就说:“人皆知有用之用,而莫知无用之用也。”
这就是我们熟悉的无用之用,在庄子看来,无用之用恰为大用。所以庄子的态度是非常特别的,他认为每个人都可以有自己的活法,生命是平等的。那别人向往的是富贵功名利禄,在这条拥挤的大道上面,熙熙攘攘,也许困顿一生,也许飞黄腾达;但是庄子不走这条路,他反其道而行之,他会选择旁边没有人走的小路。那么庄子追求的是什么呢?穷其一生,他都在追求精神的自由。
庄子的故事特别多。有一次,庄子去面见魏王,他粗布破衣,面露疲惫的状态,看上去很憔悴,然后就被魏王嘲唧唧地揶揄他。但是他丝毫没有觉得这样有什么不好,他说:“贫也,非惫也。士有道德不能行,惫也;衣弊履穿,贫也,非惫也;此所谓非遭时也。”在他看来,我衣服穿得不好,但不意味着我精神上面没有追求,或是一个思想贫瘠很困顿的人,所以我无非就是很贫穷,那就是时运不济。做一个有道德的人、自由的人,比做一个衣食无忧的人,对庄子来说显然更重要。所以你看他拒绝做官,拒绝证明自己,拒绝别人的评价,拒绝在乱世之中做一个没有办法左右自己的傀儡。他说:“甘其食美其服,做小国之寡民。”这就是庄子,他愿意在日常生活中哪怕贫困一点、清淡一点,做一个思想自由的平民。生活可以贫瘠,但是精神却要绝对富足,所以他是一个有趣的人。
那我们为什么要学习《庄子》呢?之前我看过复旦大学的骆玉明老师讲《庄子》,就很有启发。他总结了《庄子》的四个特点。
第一,庄子有非常恢弘的思维。在他的著作里面,最中心的两个概念,一个是无限,一个是自由。而无限和自由是紧密联系在一起的,一个不懂得无限的人,是不可能懂得自由的。所以庄子是中国第一个清楚地解释了“宇宙”这个概念的人,在他看来,“宇”是空间无限,“宙”是时间无限,只有认识到这样的环境,我们才能知道,人的认知是非常有局限的。
那么第二,庄子有强烈的情感。庄子的哲学,就是基于生命情感的哲学。哲学家分为两类,一类哲学家是重视逻辑的,他要去分析搞得很清楚,比如说黑格尔、康德这些伟大的思想家;我们不能说他们没有感情,但是他们更多的是注重逻辑的严谨。那么另外一类哲学家重视生命感受,所以非常蓬勃,很有张力,比如说尼采。读尼采的哲学,你会感觉到他其实是一个诗人,为什么哲学家会像一个诗人呢?他就是从生命感受上去认识生命跟世界的关系。
从某种意义上来讲,庄子也是这样的一个哲学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