帆书
为什么越无知的人越自信?

为什么越无知的人越自信?

主讲人:樊登
4.8
2023.02.18上新

荐语

为什么有人唱歌难听却不自知?为什么一些看起来不如你的人却能获得更好的成绩?为什么在相亲市场里有些人那么普通却又那么自信?本书作者大卫·邓宁对这些现象进行了深入研究, 与贾斯汀·克鲁格共同提出了 “达克效应”,揭示了这种认知偏差背后的真实原因。 即便我们无法对自己的能力、性格和发展前景有着绝对精准的判断,但通过阅读这本书,我们可以通过科学方法提高自我洞察力,在学校、职场或日常生活中做好力所能及的事,重新客观理性地看待人生。

你将获得

了解人们为何会出现自我认知偏差
运用大量实验案例,助你了解人性
带你更好地自我洞察,重新认识自己

作者简介

[美] 大卫·邓宁
美国社会心理学家
美国社会心理学家,密歇根大学心理学教授。曾与贾斯汀·克鲁格共同提出了“邓宁-克鲁格效应”(即“达克效应”)。

精彩选段

知道自己的能力所在远比我们想象中的困难。越是坚信能够认清自己的不足,越可能反映出我们无法做到这一点。
..........
由于只能体会到自己的内心世界,我们往往会认为自己比其他人更加多愁善感、多疑、充满矛盾心理及拘谨。我们可能以为只有自己的内心是复杂且令人头疼的,殊不知其他人的内心同样丰富和深沉。
..........
倘若对自我的认识未能延伸至对个人之外的事物的认识,人们便会对可能的行为和生活结果得出错误的预测。自我洞察方面最具有讽刺意味的是,认识自我最重要的不在于认识我们的内在本质,而在于认识我们之外的某些事物。
..........
注:上述页码为句子在实体书中所在的页码。

本书籍解读制作团队

共6个流程,250小时打磨
刘奕飞
责编
海丽玮
校对
邵慧平
审核
王琳媛
设计指导
下载APP查看完整版思维导图
 
读完本文约需5分钟

 

以下为《为什么越无知的人越自信?》音视频演讲实录的部分内容,成为樊登讲书VIP即可获得全部内容。
 

各位好,今天我们讲的这本书的名字特别有意思,叫作《为什么越无知的人越自信?》。听到这个书名,你会觉得这是一本吐槽别人的书,但是我要提醒大家,这个“无知的人”指的是我们自己,就是我们每一个人都可能陷入这种越无知越自信的状态中。之前我们在很多书里都提到过达克效应(即邓宁-克鲁格效应,也被称作达克效应)。这本书的作者就是达克效应的提出者之一——大卫·邓宁,他是非常著名的心理学专家。什么叫达克效应呢?如果一个人无知到一定程度,他就根本无法意识到自己的无知。那为什么会出现这种状况?而且它不只针对某一部分人,而是我们所有人在某些层面上都有可能出现达克效应,这就是这本书所要解读的问题。

 

首先从古希腊的德尔菲神庙开始讲起。大家知道神庙上有两句话,其中大家都知道的那句话叫作“认识你自己”,还有一句话叫作“凡事勿过度”,这是德尔菲神庙给人类的启示。这两句话的意思是什么呢?就是告诉我们:做出准确的自我映象是非常难的。中国的老子和孔子都说过这样的话:“知人者智,自知者明。”就是了解自己比了解别人更困难。

 

这本书里所用到的研究方法,有一个统计学上的名词,叫作相关系数。大家学过统计就会知道相关系数r,如果这个相关系数r是+1.0的话,那就是完全正相关,这件事必然会导致那件事;如果相关系数是-1.0,就是完全负相关;如果相关系数是0,就是完全不相关。所以,其实这本书并不是一本非常简单好读的通俗读物,书里有特别多心理学实验以及实验结果的呈现,我们在讲的时候就更多地偏重于实验结果,因为那些实验的过程太复杂了。

 

自我高估现象在生活中处处可见。比如你要创业,开一个小公司,然后现在大家问你:你觉得你跟别人比起来,创业的成功率会怎么样?绝大多数人认为,自己的成功率可能会更高。还包括买股票,你觉得自己选股的能力是不是比别人强?很多人会认为自己比别人强。最有意思的是,买彩票的时候,如果是店员给你一张彩票,你会说“不要,我要自己抽”,因为你觉得自己抽的比店员给你的要准确一点。这些都是非常常见的自我高估现象。

 

但是很少有人说自己跑得有多快,或者说自己足球踢得特别好,或者说自己是全校跳高最好的人之一,很少有人说这样的话。为什么?书里有一个很有意思的研究结果:如果一件事有非常明确的标准,比如跑步,所有人都知道世界冠军大概就是博尔特的速度,所以你很容易就知道这件事可度量,你很难高估自己。我们经常高估自己的地方,都在于那些难以度量的、模糊的指标。比如你觉得自己道德水准很高,觉得自己聪明、善良、乐于助人、比别人更开放,这些方面是特别容易自我高估的。

 

那么为何我们无法自知?这本书首先讲了一种疾病,叫作病觉缺失症。在我们身边,经常能看到老年人有这种症状。我们给他买了助听器,说“你听不见,你要戴助听器”,但他们经常很排斥戴助听器。为什么呢?他说“我能听见”,然后你说“你看,刚那句话你就没听见”,他说“你说太快了,你那句话说慢点我就能听见”,就是他不愿意承认自己的听觉不行了。我们对自我认知的缺失,有点像这个病觉缺失症,就是我们对自我认知完全无感。

 

在日常生活中有很多典型的例子,比如我们樊登读书讲了特别多教养子女的书,但是愿意来听我们讲教养子女的书的人都已经是不错的父母了,真正最需要听这些教养子女的书的人会认为“这都是胡扯,我们家的教育方法棒着呢,就揍他就行了,说那么多都没用”。越是对这件事情无知的人,越会心安理得地去做这样的事情。原因用一句话就能够概括,这句话说起来特别扎心:做事的技能,同时也是分辨自己表现的技能。你做事的技能,和你分辨自己表现的技能是同一个技能。所以当这个人不具备做事的技能的时候,你就别指望他也具备分辨这件事做得好不好的技能。所以当你不会做这件事的时候,你也难以评估自己的表现。这是用一句话概括出来的原因。

 

那把它拆分来看,做事的这个技能所需要的知识,我们把它叫作认知。我们做这件事所需要的技能和知识叫作认知,对我们认知的程度的了解叫作元认知,这是两个不同的东西。这本书要讨论的核心,其实就是为什么我们获得元认知那么困难。但是在一筹莫展的领域,我们基本上不会对自己有过高的估计。比如我们在座的各位,你们谁会做脑外科手术?如果你不会做手术,你不会疯到说“我会”,没有这样的人。就是你对于自己完全无知的部分,你是不会轻易地做出这种奇怪的自我评价的。但是为什么带孩子这样的事,绝大多数父母都会自信呢?因为这件事没有国家标准,所以他就觉得“我很厉害,我至少比一般的父母好多了”,但实际上,他们可能是最需要帮助的这部分人。在日常生活中这些模糊的东西是非常多的,是很容易被我们搞错的。

 

书里还有一个很有意思的现象,叫作优秀者容易低估自己。这里有个名词叫作错误共识效应。什么意思呢?就是有很多教授跟你说话,你听不懂,他可以随便引用古希腊、古罗马的典故,中国古代历史也可以脱口而出,因为他认为“你们都知道吧,这事你们应该都知道”,这叫错误共识效应。这些非常优秀的人会觉得自己很一般。

下载APP查看完整版解读文稿
喜欢这本书的人也在听
传染200000022

传染

从众、特立独行、流行事物……我们的选择如何被他人左右
播放量1252.41万
知识大迁移200000004

知识大迁移

如何成为信息爆炸时代的真赢家
播放量800.33万
这才是心理学400000829

这才是心理学

一本书,了解心理学的前世今生
播放量1803.84万
好奇心200000014

好奇心

7个方法让你保持永不停息的好奇心
播放量1304.98万
认知天性200000019

认知天性

11位心理学家耗费10年心血,打破你坚信的学习误区
播放量3699.57万
选择帆书的理由
关于帆书
帆书是一个提供书籍精华解读的平台。
优势
实力
10年讲书历史,6500万书友信赖
省时
45分钟听懂一本好书
专业
各领域权威人士担任讲书人
丰富
超800本好书,覆盖心灵成长、亲子家庭、人文历史、职场生活等领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