瘟疫与人
荐语
你将获得
主讲人
精彩选段
本书籍解读制作团队
以下为《瘟疫与人》音视频演讲实录的部分内容,订阅非凡精读VIP即可获得包括本书在内的全馆内容。
书友你好,欢迎来到非凡精读馆,我是路一鸣。
我相信这三年的疫情给我们每个人的生活都带来了比较大的影响和冲击,因为生活元素的增增减减变化了很多。比如说,我们比从前是不是更注重健康了?是不是比从前也更注重亲情了?以前咱们一个星期都不给家里打个电话,疫情期间一天能打好几个电话,时刻关注家人的健康状况、生活质量。我们是不是也更能体会到友情的重要了?我想,大部分人都应该体会到了“多个朋友多条路”的含义。
说到互帮互助,邻里之间、社区内部的互动也因为疫情变得更紧密了。你看,小区一隔离一封控,社区就开始承担生活物资保障、居民健康状况监测,还有公共场所消杀的首要责任。谁家要是缺点什么东西,社区还没送到,你在业主群里边喊一声,邻居可能就给送过来了,非常温暖。这是社会基层治理和民间互助的典型场景。我们自己可能都是这一辈子头一回经历这些事情。我们的生活秩序、生活内容都发生了巨大的变化,有点儿手忙脚乱,也有点儿找不着方向。我们见证了历史,也会有一种生命中不可承受之重的感觉。
但是,对整个人类社会来说,这不是我们第一次经受疫情的考验,也不会是最后一次。从疫情对人类社会的影响结果上说,本次新冠疫情也绝对不是最严重的一次。你看,科技医疗水平都达到了21世纪的高度,我们应对疫情还有捉襟见肘、应接不暇的感觉。那100年前呢?那时候的医疗水平还远不如现在,那时候的人是怎么应对疫情的呢?两百年前呢?那时候的人是怎么对待传染病人的呢?三四百年前呢?那时候的各国政府在疫情管控上都承担了哪些责任呢?这就是今天我要跟大家讲的这本《瘟疫与人》的内容。
一、步入历史画卷,走进当年社会生活
这是一本在新冠疫情期间出版的书。在国家社科基金的资助下,一共有十几位学者把中外历史上曾经发生过的重大疫情,和当时人们的应对方法,分别做了重点的研究和评价。所以,你读这本书的时候,就像展开了一幅画。随着这个画轴被徐徐拉开,人类社会在医疗、公共卫生、社会治理方面的演变和进步也呈现在你的面前。
我知道有心急的书友肯定想问,为什么要说从前的事?怎么不说现在的事?我借用两句话来回答这个问题。
第一句话是我要讲的下一本书《法律简史》里的一句话:“历史可以拿来作为对比和参照,如果你了解了它过去的样子,你就会更容易了解它为什么是现在的样子,没准还能想象它未来的样子。”
第二句话是这本《瘟疫与人》序言里的一句话:“历史给人类提供的最大教训就是人类从来不会从历史中吸取教训。”
所以,我们今天来读这本书,哪怕说的都是从前的事,我觉得都是意义非凡的。
瘟疫就是传染病。“瘟疫”是咱们中国的传统的说法。所以,今天我会讲一讲历史上几个曾经肆虐横行,将人类社会折腾得死去活来的瘟疫。我也希望我们的书友能跟着我的讲述,走进当时的社会生活。我一边讲,书友可以一边想象,你就生活在当时的环境中,你看看那会儿你会有什么反应?你准备怎么办?
二、生活在明朝,遭遇瘟疫怎么办?
假设你现在不是生活在21世纪了,你现在就是一个生活在明朝的老百姓。
01 万历年间:“神秘”瘟疫大头瘟
明朝从万历七年到万历四十五年,也就是1579年到1617年前后,一共38年。全国各地接连爆发瘟疫,从山西开始席卷全国。“大同,十室九病,传染者接踵而亡,洛阳,疫死者枕藉于街市。”“枕藉于街市”啥意思?就是在街上躺着横七竖八的人,互相挨着、压着、枕着,这叫“枕藉于街市”。“新乡死者枕藉,至不能殓,填弃沟壑”,死的人太多了,在大街上都收殓不过来了,就直接扔到河沟里,挖个大坑埋掉。“贵州十室九死,死者如林”,惨吧。
最要命的是,你还不知道这个瘟疫到底是什么病。当时有些医生管它叫“大头瘟”,近现代学者的研究结论也不一致。有的人认为是白喉,还有的说是鼠疫。不管它是什么病,当时的死亡率达到40%。你什么感受?你要生活在万历七年到万历四十五年,你肯定害怕,你害怕得都想哭。可是你不能哭,为什么?当时有一个说法:这个病谁要得了,然后还哭,立马就死,当场就死!
不过有一个好消息,这个病的症状非常明显,不同于发生在中国过往的有记载的瘟疫。而且,中医当时有比较成熟的诊疗方式,中医认为是可以控制的。既然可以控制,在当时死亡率还是到了40%,这是怎么回事?这个我们先留一个问号,一会儿我会说到怎么回事。这是明朝万历年间发生的瘟疫,也是这本书里记录的第一场瘟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