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去讨好任何人
荐语
你将获得
主讲人
精彩选段
本书籍解读制作团队
读完本文约需5分钟
以下为《不去讨好任何人》音视频演讲实录的部分内容,订阅非凡精读VIP即可获得包括本书在内的全馆内容。
书友,你好,欢迎来到非凡精读馆,我是金铂医生。今天,我给大家讲的这本书叫作《不去讨好任何人》。这是一本能让我们的内心变得强大的书,它和心理学相关,作者滑洋是一位心理咨询师。
我一直都认为,人的身和心的健康是密不可分的,心理健康会直接影响身体健康。那这本书讨论的是生活中常见的一种人格,叫作讨好型人格。所谓讨好型的人,通俗地讲,就是我们常说的“老好人”。这类人常出现一味追求照顾别人的感受,而忽略自己感受的不太健康的行为模式。
这本书给我们讲了这类人的八种典型行为模式,以及它们的应对方法。这些行为模式包括害怕拒绝别人、不敢向别人提要求、总是附和别人、苛责自己、压抑自我等等。本书将帮助我们打破讨好他人的行为模式,让我们活得更加自在。
当然,这八种行为模式未必在一个人身上都会出现,但是,如果你符合其中的某条或几条,那么这里的分析和应对方法也是适用于你的。
一、26道题,测试你是不是讨好型人格
首先,我们来了解一下怎么诊断讨好型人格。作者列举了26道题,你觉得哪一条内容符合自己就打个钩,最后统计一下总数。
“1.不敢拒绝别人,认为自己一拒绝,别人就会生气。
2.害怕别人不高兴,觉得别人不高兴自己会难受。
3.总是担心与别人的关系会因为自己不能让对方满意而破裂。
4.每天都忙于应付各种人的需要,感到疲惫与无力。
5.总是附和别人,不敢表达自己的真实想法。
6.性格温和,没有个性。
7.守规矩、听话,从不挑战规则。
8.身边有很多朋友,却感觉不到他人的爱意。
9.不能向别人提要求,因为害怕被拒绝。
10.别人一对你好,你就不知所措,甚至觉得内疚。
11.有深深的自卑感,不敢行动。
12.得不到他人的认可,就觉得自己没做好。
13.害怕被孤立,希望所有人都觉得自己是个好人。
14.界限感不清,过度为他人的生活与情绪负责。
15.不论自己做什么,都希望有人可以同意自己这样做。
16.用极高的道德标准要求自己。
17.害怕与别人竞争,不愿意做决定。
18.总是将微笑挂在脸上。
19.从不发脾气,觉得自己没有攻击性。
20.从不争强好胜,总是扮演“弱者”的角色。
21.时常没有安全感。
22.压抑自己的情绪,不敢表达。
23.认为自己的人性里不该有黑暗面。
24.总是为别人牺牲自己,并告诉自己这是一种叫作奉献的美德。
25.经常自我反省,觉得自己做得不够好。
26.内心矛盾,不知道如何取舍才能让自己和他人都满意。”(引自滑洋.不去讨好任何人.北京:人民邮电出版社,2023.3. 以下凡出现引用,若无特别说明,均引自本书)
这26道题,如果打钩的总数是18个~26个,那就是骨灰级讨好者。如果打钩的总数是9个~17个,那就是资深讨好者。如果打钩的总数是0个~8个,那就是低讨好者或者不讨好者。大家可以根据这个标准自我诊断一下。
二、讨好型人格的八种典型行为模式
那接下来,我们来看一下日常生活中,讨好型人格的八种典型行为模式。
1.拒绝别人就心慌
第一种行为模式叫作拒绝别人就心慌。
书中讲了一个例子。有一个女孩叫乐怡,她是一家公司的档案整理员。每到年末,她的工作就非常繁忙。这时,她的同事兼好友找她,说老板给了他一个紧急任务,问乐怡能不能帮忙。乐怡听到这个请求,就陷入了进退两难的境地。一方面,她自己的工作很忙,另一方面,她又怕拒绝了同事,会伤害到彼此的关系。乐怡的这种行为就是不敢拒绝别人。
- 心理关键词:脆弱
这种行为的背后有一个关键词叫作脆弱。这种脆弱通常有三个层面。一是,他认为别人很脆弱。如果自己拒绝,对方肯定就会生气。二是,他自己很脆弱。如果他拒绝了别人,别人一生气,自己就会心慌。三是,他认为两人的关系很脆弱。如果他拒绝了别人,那么自己和对方友谊的小船就翻了。
那为什么拒绝后会心慌呢?因为讨好型的人会陷入一种状态,叫作儿时状态。人小的时候,衣食住行都依赖父母。那时,如果父母对我们很温和、充满爱,那我们的心理一般不会出现问题。但是,如果父母脾气非常暴躁,那在高大的父母面前,我们就会觉得自己很弱小,从而变得胆怯。由此,我们就可能产生心理阴影,然后会把这种胆怯的状态延续到成年。所以,当我们拒绝别人时,就会陷入儿时状态。这时,我们不是一个成年人,而是变成了一个在权威父母面前瑟瑟发抖的孩子。
- 不良后果:疲于应付所有人的需求
这种行为模式造成的后果,就是会让我们疲于应付所有人的需求,最后,我们可能什么事都做不好,而且自己还特别沮丧。
- 应对:练就强大的内心
那我们要怎么调整这种行为模式呢?解决的关键是要做到内心强大。做到内心强大有这么几个方法。
第一个方法叫作与过去告别。它主要有这几个步骤:首先,当自己因无法拒绝别人而进退两难时,先停下来察觉发生了什么。接着,问一问自己为什么害怕,同时要看到这个心理背后美好的需求。比如,是害怕因为拒绝失去关系和爱。最后,换一个思路去满足这些美好的需求。比如,不是一味地讨好别人,而是可以告诉别人自己的困难或者想法。
第二个方法叫作做出选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