漫长的余生
荐语
你将获得
作者简介
精彩选段
解读时间轴:
00:18慈庆的墓志在洛阳城出土,由此追溯她的一生
08:08北魏和刘宋的战争中,王钟儿被掳到北魏为奴
14:24北魏皇位世袭的不成文规定:子贵母死
18:43王钟儿与高贵人有若同生,建立起深厚主仆情
26:31元恪被卷入权力斗争中心,王钟儿被安排出家
39:17宣武帝专意委托慈庆看护和抚育皇太子元诩
47:13历史舞台上这一幕尚未结束,下一幕已经开启
你好吗?我是李蕾。今天我们要讲的书是《漫长的余生》。大多数人可能没有听说过这本书,但它非常好。作者是北京大学历史系的罗新教授。我们从一件真实的考古发现说起。
在20世纪20年代,一方墓志在洛阳城出土,它的主人是北魏时期的一位女尼,名叫慈庆,享年八十六岁。但非常令人惊讶的是,这位老尼姑慈庆的墓志是由北魏孝明帝亲自下令,由中书舍人常景撰写的,规格很高。而且慈庆在病危的时候,孝明帝亲自到寺庙里面去探望她,并且陪伴了她整整一天。
有没有觉得很奇怪?这个名叫慈庆的女尼究竟是什么人呢?为什么会受到皇帝如此的尊重和信赖呢?这就让罗新教授意识到,慈庆的墓志背后可能蕴含着一个值得深挖的故事。他几次把这个故事当作讲座的主题,不过真的鼓起勇气动笔,是到了2020年的春天。用罗新教授自己的话说:“拖拖拉拉,《漫长的余生》演化成了‘漫长的写作’。”
在这本书里,罗新教授利用墓志等等史料,讲述了慈庆漫长而又跌宕起伏的一生。根据墓志的记载,慈庆出家之前只是北魏皇宫里的一名普通宫女,她的俗家姓名是王钟儿。王钟儿生活在一个特殊的历史时期——南北朝。
在成为平城皇宫的一位宫女之前,王钟儿是南朝刘宋的中下层官僚家庭出身,后来因为战争,她被掳掠到北方,进入平城宫做了宫女。那一年王钟儿已经三十岁了,对她来说,人生在这一刻发生了惊天巨变,正常的生命轨迹骤然之间休止,剩下的就是暗黑无边的余生。
可是谁能想得到,王钟儿在北魏皇宫里竟然生活了长达五十六年。在这漫长的余生中,她见过了太多的风风雨雨。在宫中侍奉北魏孝文帝的嫔妃高氏十多年,照料了高氏的两个儿子、一个女儿长大,其中就包括未来登基的宣武帝元恪,这主仆二人之间建立了深厚的感情。但是因为宫廷的阴谋,后来她只能眼睁睁地看着高氏死于横祸,而自己也被迫出家。
宣武帝元恪继位之后,由于子嗣不广,又深陷在宫廷的这种明争暗斗,所以他就请慈庆率领其他的宫人,帮着他照料怀孕的嫔妃胡氏。此刻,身为尼姑的慈庆目睹了皇子元诩的顺利诞生,他也就是后来的北魏孝明帝。正是这位皇帝,下诏为慈庆书写和刊刻了墓志。
随着王钟儿的眼睛,我们去回顾这段历史,看到的是从献文帝、孝文帝,到宣武帝、孝明帝将近八十年的北魏历史,当然也有很多被时代的惊涛骇浪席卷的许许多多的人。你是不是也吓了一跳——这个普通的宫女怎么会和这么多的事情都扯到了一起?
所以罗新教授就下决心来写她,因为大部分的历史书籍记载的都是大人物——唐宗宋祖、武则天。可是罗新教授说:“我们关注遥远时代的普通人,是因为他们是真实历史的一部分。没有他们,历史就不完整、不真切。”每个还没有被写下的故事,都在等待一个时机。王钟儿就等到了罗新。王钟儿的一生究竟都经历了什么呢?我们一起来读这本书。
“慈庆去世的时间是公元524年,在历史上似乎是普通的一年。”这是书中引言的第一句。这种写作手法神似黄仁宇《万历十五年》的开头,平平淡淡。但是时代的变动,预兆往往就发生在看似平淡的时期,这就是“风起于青萍之末”。
北魏正光五年,就是公元524年,孝明帝元诩十五、六岁,他已经在位十年的时间了。而南方则是梁武帝萧衍在位的第二十三年,这时候萧衍已经六十一岁,可是没有人会猜到他还继续会在位二十五年。这一年的前后,从政治史来看,萧梁平平淡淡,没有发生什么特大的事件,显得没有什么好记载的。这就意味着社会安定、政治平稳。
而北魏就完全不同了,在长达百年的上升期和繁荣期过后,它走了下坡路,到了一个拐点。从西部秦陇和北边六镇开始,城民、镇民开始暴动、反抗,拉开了随后长时间全国性大规模政治动荡的序幕。
可是这种底层社会和遥远边地的强烈震荡竟然并没有上达朝廷。那个僵化的官僚制度把这种噩耗一层一层过滤,最后传到洛阳的时候,已经大大地衰减。就像是日月之下天渊池上的涟漪一样,只是微微泛起了一点点波澜。所以,这才是提心吊胆的时刻。
这一年的4月3号,八十六岁的老尼慈庆生病了。她是北魏孝明帝元诩的保姆,因为与皇帝感情深厚,她原本是居住在皇城中的,但是可能因为她患的是传染病——那个时候的疫情,所以一两天以后就转入到了洛阳昭仪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