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明上河图:宋朝的一天
荐语
你将获得
主讲人
精彩选段
本书籍解读制作团队
读完本文约需5分钟
以下为《清明上河图:宋朝的一天》音视频演讲实录的部分内容,订阅非凡精读VIP即可获得包括本书在内的全馆内容。
书友你好,欢迎来到非凡精读馆,我是李晓愚。今天要跟大家分享的这本书,书名叫作《清明上河图:宋朝的一天》。
提到张择端的《清明上河图》,你一定很熟悉,这是一幅国宝级的名画。记得2015年的时候,《清明上河图》在北京故宫博物院面向公众展览。那一次的展览引起了巨大轰动,甚至还产生了一个词语叫作“故宫跑”。因为想亲眼瞧瞧这件国宝的人实在是太多了,所以大家不得不夜里就去排队,甚至要排七八个小时。到了早晨,故宫的午门一打开,排队的人就跑步冲向武英殿,那个情景,就被当时的网友戏称为“故宫跑”,《清明上河图》的魅力可见一斑。
《清明上河图》是一幅特别耐看的画。五米多长的画卷展现了北宋最繁华的都市汴京,也就是今天河南开封的城市景观。这两年很流行一个词,叫作city walk(城市漫步)。《清明上河图》其实就是一个北宋版的city walk路线图。
你能猜到这幅画里画了多少个人吗?八百多个。他们有各种各样的职业,有做货运的、开酒楼的、算命的、说书的、搞中介的。你想知道北宋的外卖小哥长什么样,理发师“托尼”怎么为客户服务,还有大户人家的女孩子出门的今日穿搭是什么样,这幅画都能告诉你。
此外,这幅画还透露了很多宋代人生活方式里有趣的细节。比方说,当一个北宋的I人(出自MBTI人格类型理论。指关注个人内心世界,在社交活动中反而会消耗精力的人群)在路上遇到不想打招呼的熟人,他会怎么办呢?北宋的政府办事员在上班时和我们现代人一样,他们也会摸鱼。他们摸鱼的时候会干什么呢?在这幅画里你都能够找到答案。
那么今天咱们就借《清明上河图》一起穿越回北宋的汴京城,来一场跨越时空的纸上旅行。我建议各位书友可以尽量选择看视频,这样可以一边听我说,一边对照着画面看。
一、《清明上河图》的基本情况
01 装帧方式:手卷
在正式踏上旅程之前,咱们先一起来看看这幅画。当然,原作咱们看不到,藏在故宫博物院,上一次拿出来公开展览已经是九年前的事情了。我现在手里拿着的,是按照原作打造的一件复制品。
《清明上河图》的装帧方式很特别,叫作手卷。什么是手卷呢?你把这个词拆开就明白了。先来说这个“卷”字,卷就是卷轴。一幅画展开来很长,但是它又可以卷起来,卷起来就袖珍多了,方便保存和携带。再来说这个“手”。手是观看这种形式的绘画必须用到的身体器官。古人观看手卷的方式,跟我们现代人完全不一样。
现代人怎么看?我们会跑到博物馆去,很多人围着一个玻璃展柜,去看一幅完全展开的长长的图画。但古人不是这样看的。对古人来说,手卷是一种非常私密的媒介,不可能很多人围在一起看。他们往往是像我这样,一个人独自欣赏。
那到底是怎么欣赏的呢?左手轻轻地拿着画卷,然后右手慢慢向右边展开。欣赏完一段之后,把它收起来,然后再慢慢地打开第二段,看一段收一段,再展开一段,直到把整个卷轴全部看完。
这有点像我们看电影,看完一个镜头紧接着第二个镜头,然后第三个镜头,不可能把所有的镜头一次性平铺在你的面前。所以你可以把手卷理解为一种时间性的艺术,在手卷当中可以感受到时光的演进和流逝。这种形式是我们中国艺术很独特的发明。
其实画家在画画时,可以选择不同的装帧形式。比如长长的竖轴,一页一页的册页,还有扇面等等。那我请大家想一想,画家在画什么题材的绘画时,会特别喜欢用手卷这种形式呢?
第一是故事化的题材。因为故事是要随着时间不断向前演进的,所以有些爱情故事,比如《洛神赋图》,讲曹植和洛水女神相遇、相爱、相别离的故事,采用的就是手卷。
第二类就是表现旅行的过程。比如山水画《千里江山图》,需要让旅行的过程一步一步地按照时间来推进,所以在展现这种题材时,画家也会更偏爱手卷这种形式。
而《清明上河图》可以说兼具了旅行和故事的双重属性。《千里江山图》是户外山水型,《清明上河图》虽然是在繁华都市逛大街,但同样是旅游,逛完一段逛下一段,走完一个街区再走下一个街区。
我有时候在想,如果张择端生活在现代,很可能随手拿一个gopro(运动相机),然后把他在汴京城里的city walk记录下来。但这个《清明上河图》里,不只有旅行,还有故事。张择端在带着我们逛街的过程当中,暗暗埋下了许多危机,安排了许多有张力的瞬间,甚至还营造了巅峰时刻。所以你看,《清明上河图》里又有旅游,又有故事,用手卷这种形式再合适不过了。
02 《清明上河图》的观看线索
那怎样去看《清明上河图》呢?有两条重要的观看线索,把握住了这两条线索,你就掌握了观看《清明上河图》的诀窍。哪两条线索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