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位书友,我先来问个小问题,你们知道第一部被引入中国的西方文学名著是什么吗?答案就是我们今天要讲的这本书《茶花女》。可能很多人都听说过它,这是一部经典的长篇爱情小说,它的作者是法国作家亚历山大·小仲马。光明日报和中国外文局曾经联合评选“在中国最有影响的十部法国书籍”,《茶花女》榜上有名。在这个榜单上,还有卢梭的《社会契约论》、雨果的《悲惨世界》、大仲马的《基督山伯爵》、司汤达的《红与黑》和圣埃克苏佩里的《小王子》。我们讲过很多了。
在法文版的《茶花女》出版半个世纪以后,1898年林纾把《茶花女》翻译成了中文,当时的译名叫作《巴黎茶花女遗事》。这本书出版以后对中国文学界冲击很大。在1907年,话剧社(春柳社)的留日学生就对小说进行了改编,编成话剧。茶花女的扮演者是由男子反串的,因为当时女性演员很难找,这个男子名叫李叔同,就是后来的弘一法师。我们现在在网上还能搜到李叔同当年反串茶花女的照片,非常地清秀。大家可以去看一下。
中国第一部由中国人自己演唱的西洋歌剧也是《茶花女》,对中国的小说家们来讲,《茶花女》真是无法跨越的一部作品。很多人都纷纷地模仿这部小说写出了不少具有新意义、新结构的爱情小说,包括后来鸳鸯蝴蝶派的创作,都能够看到《茶花女》的影子。总的来说,《茶花女》是对中国近现代文学和文化影响最大的翻译作品之一。
自从《茶花女》发表后,作者小仲马就一举成名。这是一部奠定了他文学地位的作品。从此之后他就和自己的父亲大仲马平起平坐了。然后人们津津乐道,大小仲马就构成了法国文学史乃至世界文学史上非常罕见的“父子双璧”的奇观。《茶花女》对于小仲马来说还有一重非凡的意义就是他获得了父亲的认可。
小仲马出生的时候,他的母亲是一个贫穷的缝衣女工,大仲马当年也没有出名,就是一个默默无闻的抄写员。但是后来,大仲马的社会地位和经济条件不断地改善和提升,他就越来越瞧不起那个缝衣女工。他混迹于巴黎的上流社会,整天和贵妇人、女演员厮混在一起,就把小仲马母子俩忘得一干二净了。
这母子俩的生活就非常地可怜。小仲马的母亲就靠自己的手工来勉强维持两个人的生活,可是到了小仲马七岁的时候,大仲马突然就想起了这个儿子,他通过打官司从这位母亲的手中把儿子的监护权夺走了。然后那位缝衣女工从此就失去了自己一手养大的儿子,成了一个孤苦伶仃的人。
自始至终大仲马都没有承认过这个女人是他的妻子,这让小仲马从小就体验到了人世间的残酷。他一直对自己的父亲有一种复杂的感情,受到父亲的影响他也热爱文学创作,而且他和父亲一样的勤奋。他心中还是有一个念头,就是他必须向父亲证明自己。
在《茶花女》这部作品出版以后,小仲马也成为法国戏剧从浪漫主义向现实主义过渡期间的重要作家。《茶花女》这部小说讲了什么呢?
这个故事是小仲马的亲身经历。女主角是一个沦落风尘的女子,是一个妓女。她叫玛格丽特,原本是个农村姑娘,长得非常漂亮。她来到巴黎谋生,最后就成了妓女,遇见了青年阿尔芒。这个阿尔芒赤诚地爱她,唤起了茶花女对于爱情生活的向往,想要摆脱以前的生活。但是阿尔芒的父亲反对这门婚事,最后迫使茶花女离开了她心爱的人。但不明真相的阿尔芒觉得自己受到了伤害,他就羞辱茶花女,最终这个女子在贫病交加中死去。那么故事的原型是什么样的呢?
在1844年的9月,小仲马和巴黎的名妓玛丽·杜普莱西一见钟情。玛丽出身贫苦,她流落巴黎,被逼为娼。她珍重小仲马的真挚爱情,但是为了维持生计玛丽必须跟阔佬们保持关系,这让小仲马觉得很受伤害。他一气之下就写了一封绝交信,离开了这个女人出国旅行。
等到1847年,小仲马旅行回归法国,得知只有二十三岁的玛丽已经离开了人世,而且在她病重的时候,昔日的追求者一个一个弃她而去,为她送葬的只有两个人。玛丽的遗物被拍卖,还清了债务,余款就给了她一个穷苦的外甥女。玛丽提出了一个条件,继承人永远不得来到巴黎,这是让她毁灭,让她沉沦的地方。
玛丽的遭遇深深地震动了小仲马,他满怀着悔恨和思念把自己囚禁在郊外,闭门谢客,开始创作。一年以后,小仲马写下了这本《茶花女》,这个时候他只有24岁。所以我们在理解了这个故事的原型之后,再来读这部小说,你就会发现它非常地真实。
在《茶花女》的开头作者就写,我恳请读者相信这个故事的真实性,故事中所有的人物,除了女主人公以外,至今还活在人世。出于特殊的机会,唯独我才能将这个故事实录下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