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之枭雄:曹操传
荐语
你将获得
作者简介
精彩选段
精彩片段1:在中国的历史上,可能找不到哪个人物能像曹操那样被千古争议,也没有哪个人物能像曹操一样被艺术形式演绎得如此家喻户晓,更没有哪一个人物能像曹操那样“分裂”。他是英雄吗?不对。他是奸雄吗?好像也不对。那我们应该怎么评价曹操呢?
精彩片段2:曹操是什么出身呢?他的祖父是大宦官曹腾。你一听这个大宦官,你就知道他跟清流豪门刚好相反。
精彩片段3:曹操写过一首诗叫作《薤露行》,他就把这场密谋的始末全部记录在诗里,其中有一句说,沐猴而冠带,知小而谋强。就是“沐猴而冠”这个成语。那整首诗在讲什么呢?它是说汉灵帝所用非人,导致宦官当道,把持朝政。大臣何进也不是什么好人,他就像一个穿戴着人类衣冠的猴子,道貌岸然,净搞一些假把式。何进这个人也没有什么真实的才干,却企图铲除强大的宦官势力。他有了这样的想法,又没有实力,还没有胆子,所以迟迟不敢动手,就导致他的这个计谋泄露,最后宦官挟持了皇帝,把何进骗入宫中杀掉。
精彩片段4:统一天下对于曹操来说诱惑太大了,不做都不行。如果你站在那个位置,你恐怕也觉得只剩下这一件事没有完成了。但是我们都知道,曹操终其一生都没有实现统一天下的抱负。
曹操说,因为设使国家无有孤,不知当几人称帝,几人称王。请注意,这里说的是设使国家无有孤,而不是说无有皇。也就是说这个国家没有汉献帝,其实可以了,但是没有我是不行的。
精彩片段5:那司马懿这个人足智多谋,又很有城府,他并不是真心效忠曹氏,他留在曹魏集团的内部,其实就是把自己养大了,这叫养虎为患。而且司马懿还有一点,他特别长寿,你看这个曹魏集团的三个领导人都被他送走了,最后就轮到他了。司马懿一直活到七十三岁才去世。
你好吗?我们今天要讲的书是《国之枭雄:曹操传》。它的作者是澳大利亚汉学家张磊夫。中国人对于曹操一点都不陌生,每个人心中都有一个曹操。在中国的历史上,可能找不到哪个人物能像曹操那样被千古争议,也没有哪个人物能像曹操一样被艺术形式演绎得如此家喻户晓,更没有哪一个人物能像曹操那样“分裂”。
他是英雄吗?不对。他是奸雄吗?好像也不对。那我们应该怎么评价曹操呢?这本书给出了一个定位,叫“国之枭雄”。枭雄是什么意思?它和英雄有区别,英雄是指见识、才能或者作为非凡的人,口碑很好。它和奸雄也有区别,奸雄就是奸人之雄,就是指那些富于权谋、欺世盗名的野心家,名声很差。
那枭雄到底是什么意思呢?它是指骁悍雄杰之人,强横而有野心之人。我们说乱世出枭雄,枭雄常常具备别人没有的那种雄心壮志,做事的方式和思维出其不意。中国历史上堪称枭雄的人物也不少,比如说秦始皇嬴政,明太祖朱元璋,曹操当然也是其中之一。
这本书的作者张磊夫先生,他是一位非常有权威性和影响力的汉学家。他生于1936年,先后就读于剑桥大学、澳大利亚国立大学。汉末三国这一段历史是他最主要的研究领域。但枭雄这个词其实不是张磊夫先生的原意,这本书的英文版本用了一个词叫作warlord,直译就是军阀。也就是说张磊夫先生认为曹操是东汉末年涌现出的一个军阀,只是这个军阀和其他的军阀很不一样。
不一样在哪里呢?张磊夫先生就在这本书里对曹操做出了一个全新的评价。他认为曹操是乱世之中国家秩序的恢复者和中国北方秩序的重建者。所以这本《曹操传》不是故事性的传记,而是一部考据的书,读起来还是很费精力的。年代、事件、人物的谱系以及有关历史上种种的争议等等,在这本书里都有呈现。有一些细节还和电视剧《三国演义》去对应了,力争弄清楚原委。
通过阅读这本《曹操传》,我对电视剧《三国演义》也有了一些新的认识。电视剧当然很好看,但是我会发现我们当年的那部电视剧并不完全是以故事情节取胜的,其中也有严谨的考证和史料的甄别。我们举个例子,电视剧里面有一个场景,就是曹操火烧自己所写的兵书。这个场景很不起眼,但是按照《国之枭雄:曹操传》里面的考据,这是有史实根据的。曹操早年对军事类的书籍很感兴趣,他摘抄诸家兵法,完成了《接要》这部兵书,还注释了《孙子兵法》。在电视剧《三国演义》里,被曹操烧掉的就是《接要》,但是曹操注释的《孙子兵法》一直流传到今天,已经成为经典。
这也是非常有趣的现象,就是很少能有一个像曹操这样距离我们这么遥远,但是核心事实又这么清晰的人物。关于曹操的历史文献、考古材料以及他自己的文章诗作都相当丰富,流传到今天。但是有没有发现,材料越多,曹操的形象越发混乱不明,众说纷纭。今天就让我们打开张磊夫先生这本《国之枭雄:曹操传》,来还原一个接近历史原貌的曹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