帆书
西游记(13-31回)

西游记(13-31回)

主讲人:王弘治
4.9
2024.08.15上新

荐语

第13回到第31回的内容,重点在于取经团队的形成和磨合。 唐僧沿路收徒,取经团队不断壮大,但矛盾和冲突也接连出现。这一期中,悟空戴上了紧箍,八戒离开了高老庄,但没有成功通过四圣试禅心的考验……“人参果案”“三打白骨精”等经典桥段接连上演,团队分崩离析之际,居然是最没存在感的小白龙挺身而出。  逐出师门后,悟空如何再次回到团队?情节背后有何隐喻?还有哪些值得关注的故事细节?皆在本期解读之中。

你将获得

读懂角色隐喻:取经四人并非简单的神魔角色,而是人性格的具象化
破解文本密码:“六贼”对应《心经》六根、白骨尸魔暗寓人性弱点
重估文学价值:“四圣试禅心”“五庄观炸金蝉”用幽默解构困难

主讲人

王弘治
上海师范大学副教授

精彩选段

《紧箍儿咒》其实是生活中规训的具象化,而孙悟空中圈套的结果也是他自己的性格缺陷一手造就。
..........
三昧真火代表孙悟空的性格缺陷,五庄观这场祸事由累积的怒火导致,所以观音的甘露救的不是果树,而是灭却了心头的怒火。
..........
三打白骨精背后是贪嗔痴的表现。猪八戒是贪,他对女色有贪,对饮食有贪;唐僧是嗔,他对悟空的良言不予采信;悟空是痴,他过于执着真理,不在乎他人是否接受。
..........
注:上述页码为句子在实体书中所在的页码。

本书籍解读制作团队

历时301小时精心打磨
范小玉
策划、责编
王甸宇
初审
杨文文
复审
徐如梦
审读
欧明超
设计
下载APP查看完整版思维导图

读完本文约需5分钟


以下为《西游记》(13-31回)音视频演讲实录的部分内容,订阅非凡精读VIP即可获得包括本书在内的全馆内容。

书友你好,欢迎来到非凡精读馆,我是王弘治。上次我在非凡精读馆讲了《西游记》的导读篇,今天我们正式进入情节篇的讲解。

本期主要讲述《西游记》第13回到第31回的内容,也就是取经团队的依次集合,以及团队内部的互相磨合。现在,我们就正式切入到《西游记》的情节内容中。

一、取经团的初步磨合

这一段的故事从悟空在两界山下被唐僧解放讲起,然后取经团队成员依次集结,最后在31回经历了一次“四圣试禅心”的考验。在这几回中,师徒几人要从最开始互不熟悉的状态,到组成一个团体,共同去经历这十万八千里的漫漫取经之路。

这个所谓的命运共同体存在巨大的差异,这种性格差异所引起的张力也是非常明显的。比如,《西游记》中孙悟空经常会发这样的牢骚:“跟着这个凡人,腾不得云,驾不得雾,连打死个妖怪,都要被他唠唠叨叨说半天。”这就能充分体现出他与唐僧之间师徒关系的张力,后面还会谈到孙悟空与猪八戒师兄弟之间的关系,这些都是非常特殊和复杂的。

有一种解读认为,《西游记》中的四个主角形象,实际代表了人心的整体,他们代表了人不同的性格与毛病。比如唐僧,有人说他迂腐,有人说他软弱,以唐僧的性格来看,他是无法独立完成取经大业的,因此需要其他人来辅助他。又比如,孙悟空代表一种急躁、风风火火的性格;猪八戒则代表了人性中沉沦的部分,例如好色、贪吃、懒惰。这与孙悟空正好相反,两个人一个是急,一个是慢。反观沙僧,他本身没有任何特长,因此有人认为他与猪八戒一样,代表着人性中愚笨的特点。

人就是这样,有不同的性格特征与个性,最终成为一个完整的人。这种人心的整体也是《西游记》的一种解说视角。如果从这个角度出发,就体现出《西游记》的重要主旨之一——讲究一心。讲究一心,那就要灭除二心。那么这些性格迥异、矛盾不断的主角们,如何能够做到灭除二心,真正地拧成一股绳呢?这几回就相当关键了。接下来,我们就沿着取经主线,来看具体的故事情节。

二、第13-14回:悟空拜师,师徒矛盾初现

第13回,唐僧先是从长安出发,带了两个侍者跟着他一起去取经。结果到了双叉岭,三人遇到了一群妖怪,这三个妖怪,一个叫寅将军,一个叫特处士,一个叫熊山君。这些虽然都是没名号的杂牌小妖,但即便妖怪战斗力不强,唐僧也只能乖乖束手就擒。

唐僧的两个侍者被三个妖怪当“点心”嚼了,唐僧有主角光环,所以妖怪说等到第二天再吃这个和尚。这一等就等来了一个很重要的神仙——太白金星,他下凡来搭救唐僧。太白金星从天而降,当即就把唐僧从妖洞之中解救出来,但他并没有顺便降妖除魔,只是带着唐僧逃出来了。这些情节其实都是铺垫,预示着唐僧一路上都会有贵人相持。

01 唐僧揭帖,悟空重获自由

侍者被妖怪吃了,唐僧继续上路,路上又遇到了猎户刘伯钦。刘伯钦对付自己熟悉的地界上的猛兽,还是挺有本事的,但出了自己的地界,就管不了这么多了。他只能最后送唐僧一程,将他送到两界山

两界山,顾名思义,是一座分割地界的山,山的东边是大唐地界,西边就到了鞑靼的地界。这座山还有一个名字,大家更为熟悉,就是五行山。唐僧就在这里遇到了孙悟空。孙悟空听到唐僧和刘伯钦的对话,大喊:“我师父来也!我师父来也!”唐僧揭下如来在山上贴的金子压帖,齐天大圣孙悟空一下推翻大山,重获自由。

小说对孙悟空的描写有很多,其中最突出的就是他的有情有义。被关押五百年,终于得到解放,孙悟空对唐僧的感激之情是毋庸讳言的。小说中写道,猴王一出世,就朝着唐僧拜了四拜。朝着人拜四拜,这是明朝的习俗。现在一般多讲“三跪九叩”,很少听说“拜四拜”的说法。历史上,明朝确实有这样的风俗,对师长与长辈叩拜四次,在民间是很高的礼仪。不难看出,猴王得救之后,他对唐僧的感激之情,当真是溢于言表。

孙悟空重获自由后,当务之急就是要找件衣服套上。这时候他看见了一只老虎,老虎见到悟空,连扑都不敢扑上来,只能趴在地上等死。悟空当即打死老虎,把虎皮裁了下来,套在自己身上。唐僧看到悟空打虎时,内心是喜滋滋的,他觉得这个徒弟武功非常了得,但麻烦紧接着就出现了。

02 悟空的虎皮裙是哪儿来的?

电视剧中有这样一个情节,就是悟空跟着师父投宿到一个老头家里,这个老头小时候还给悟空吃过桃。到了这户人家,唐僧用针线给悟空缝了一条虎皮围裙,孙悟空高兴得不得了,师徒关系立马拉近了。电视剧很温情,但小说在此处的写法与电视剧情节略有不同。书中确实也有借针线一事,但是唐僧与孙悟空的关系并不是如此融洽,小说通过一些细微的行为描写,反映出师徒两者之间存在的问题。

小说是这样写的:投宿休整后,唐僧把旧衣服脱下,前去洗澡。这时孙悟空看到了师父的直裰——古人上身穿的衣服,他觉得这件衣服跟自己挺合适的,想都没想就直接拿过来穿了。等到自己穿上以后,才和唐僧说:“师父,这件衣服我穿挺合身,你不如就给了我吧。”

人和人之间的交往,存在一条默认的基本行为规范——不告而取,视为偷。此时孙悟空已经与唐僧有了师徒名分,但他还是没有什么边界感,要师父的东西问也不问一声,直接拿过来就往身上套。他的所作所为还是一如往常,理所当然地按照自己的喜好行事,规则也全凭他的心意。想象一下,唐僧此时如果露出不悦的表情,拒绝把这件衣服给他,那接下来会发生什么?当然,唐僧并没有在意这件衣服,所以孙悟空也没有不顺心,但另一个麻烦接踵而来。

03 矛盾爆发,悟空负气出走

在路上,师徒两人遇到了一伙强盗,孙悟空直接把强盗打死了,唐僧怪他滥杀。这次可就了不得了,孙悟空生气不干了。他才拜师没几天,就溜走了,一个十万八千里的筋斗云翻回了花果山。当然,这里的矛盾设置主要是为了体现师徒两人磨合的过程,也反映出孙悟空此时唯我独尊的自我意识,这种自我即便经过了五百年,也没有被彻底消磨。

我们聚焦小说的另一个故事细节,就是这六个强盗,为什么能挑起师徒之间第一次激烈的冲突呢?这六个拦路贼是肉身凡胎,没有超强的法力,但绝不是什么普通强盗。为什么呢?仔细推敲他们的姓名,就可看出一二。他们分别叫作眼看喜、耳听怒、鼻嗅爱、舌尝思、意见欲和身本忧。

这些名字设定得颇为有趣,这六个人的姓——眼、耳、鼻、舌、身、意,都具有特别的象征意义。历史上,玄奘法师翻译过一部非常重要的经文,也就是《心经》,它的全名是《般若波罗蜜多心经》。《心经》是中国佛经中流传最广的一部经书,它的篇幅短小,只有几百个字,言简意赅,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

为什么叫“心经”呢?“心”是心脏的意思,也是佛教教义的核心。在《心经》中,就有讲到“眼耳鼻舌身意,色声香味触法”,这些被称为“十二入”。“眼耳鼻舌身意”阐释了人对于世界的认知来源于我们的日常感知,也就是视觉、听觉、嗅觉、味觉、意识以及触觉。

正是通过这些媒介,我们从世界中获得种种信息,但是很多信息可能反映的是事物不正常的关系,许多烦恼也由此而生。举一个简单的例子,比如一个社会常见现象——人与人之间的“红眼病”。“红眼病”就是我见不得别人好。注意这个表达方式,“我见不得别人好”这句话中的“见”就与视觉有关。

也就是说,人有七情六欲,而“眼耳鼻舌身意”就是欲望的孔道。

下载APP查看完整版解读文稿
喜欢这本书的人也在听
西游记(32-58回)400131776

西游记(32-58回)

打开西游地图,解锁八十一难
播放量11.52万
西游记(59-73回)400131777

西游记(59-73回)

打开西游地图,解锁八十一难
播放量7.97万
西游记(74-100回)400131778

西游记(74-100回)

打开西游地图,解锁八十一难
播放量7.81万
西游记(8-12回)400118475

西游记(8-12回)

齐天大圣,中国人心中永远的神 vip可分享给好友免费听
播放量51.28万
西游记(1-7回)400118474

西游记(1-7回)

齐天大圣,中国人心中永远的神 vip可分享给好友免费听
播放量126.90万
选择帆书的理由
关于帆书
帆书是一个提供书籍精华解读的平台。
优势
实力
10年讲书历史,6500万书友信赖
省时
45分钟听懂一本好书
专业
各领域权威人士担任讲书人
丰富
超800本好书,覆盖心灵成长、亲子家庭、人文历史、职场生活等领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