洞见





荐语
你将获得




作者简介

精彩选段




各位好,我们今天为大家录制本期新书。这本书是在樊登读书首发,叫作《洞见》。这本书的英文名叫作《为什么佛学是真的》。但是这本书不是一本佛教的书,它是一个进化心理学的书。
你看前面万维钢给它写的序,你就会看明白。万维钢说,你可以做一个思想实验,就是大概在2500多年前,佛陀通过自己的研究,冥想,沉思,他找到了一些伟大的发现。但是他这些伟大的发现,想要教给当时的那些人群太难了。因为当时大量的人连字都不认识,所以,他需要用到很多的比喻,用到很多夸张的说法,描述出很多场景来。
然后一代一代地传下来。佛陀过世了以后,又有很多其他的弟子继承,弟子再传弟子,越传范围越广,所以逐渐地把它僵化和变形,成为了一种宗教。但是,实际上有没有可能佛教本身并不是佛陀的宗教,假如你把它理解为佛陀的教育,是不是会更科学一些?
于是,这本书的作者罗伯特·赖特,就从进化心理学的角度来论证什么是佛陀最本质的教育。读完之后,你会觉得特别有启发。
【欺骗自己是大脑的重要任务?】
事实上,就是你要了解我们的大脑有一项非常重要的任务,就是欺骗我们。因为人的大脑能够帮助我们活下来,它的首要目的是生存和繁衍,而不是真实。因为我们的大脑并不是着重于说哪个是真的,哪个是假的,这个东西是不是骗我。
我们的大脑经常骗我们,大脑靠哄骗我们的方法,让我们找食物,让我们交配,让我们感受到短暂的快乐。然后这个快乐很快地消失,你会再去追求,接着再感受到短暂的快乐,忍受着无穷的痛苦,就是为了能够让我们的基因得到不断的延续。所以,我们长期生活在大脑给我们造成的幻象之中。
作者举了几个例子,首先是日常的幻象。日常的幻象,就比如说人喜欢吃垃圾食品,大量的孩子,年轻人喜欢吃垃圾食品。垃圾食品对我们的身体有着明显的损害,现在医学已经证明了。但是为什么它会让我们那么上瘾?因为它给我们带来外在的、短暂的愉悦,我们的身体就认这个东西。
【如何区分真实的感觉与幻觉?】
那感觉何时成为幻觉?有人会说,你那个不对,你说的这个说法叫作看淡,那个并不是说它是假的,你只是把一些感觉看淡了,但实际上,那个并不是幻觉。
那什么情况是幻觉,什么情况是看淡,是我们想开了一点呢,还是它根本就是假的?这个真假到底应该怎么界定?这个作者说,我们界定这个真假,我们可以权且选择这样一个条件:就是它是否对你真的有利。拿这个条件来看,这种感觉对你是真的有利,还是对你无效,你就能够知道这是真的还是假的。
比如说,路怒症——这是我读这本书最大的收获。你觉得在北京这样的城市,你在路上跟人别了一下车,然后你追过去踩下刹车,跟他在四环路上打一架,对你有什么好处?没有任何好处,没有人觉得路怒症,是对自己有好处的一件事。但是为什么那么多人要做呢,那么多人就是控制不了自己的脾气呢?这种被操控的感觉是哪儿来的呢?你如果不能理解的话,你就会永远被这个幻象操控,跳脱不出来。
事实上,就是如果你从进化心理学的角度来看,你就能够发现,佛陀当年的这个发现是多么了不起。佛陀说,这是假的。为什么?这是进化过程当中给我们带来的痕迹,也就是说,假如你生活在原始社会,你跟一个部落生活在一起,这时候你被别人欺负了一下,比如说,别人分给你的肉被他夺走了一块,你绝对不能忍气吞声。因为这个时候如果你忍气吞声,那么下一次可能要的就是你的命,或者下次不给你分食物了,把你排斥在外,人们认为你是无关紧要的一个人。或者你的女人被人抢走了,你不跟他拼命,那是不可能的事,哪怕你打不过他,你也必须跟他拼命。这时候才能够展示你是一个愿意捍卫自己的人,你才能够受到部落的重视,这个有利于你的生存。
所以,我们在被别人简单地冒犯以后,我们一定要发作出来,让你知道我是不好惹的。当你在北京的四环路上,车被一个人别了一下以后,你去跟他理论,你停下车来把他摁在那儿,然后跟他大吵一架,甚至因此进了派出所。好了,之后两个人相忘于江湖,谁也不认识谁。这点愤怒,这点男子汉的血性,只成为车流当中的笑柄,大家说,你看那人太逗了,这还打架呢,至于吗?
没有人重视这件事,因为我们现在生活在城市里,我们生活在一个陌生人的世界,你根本没必要在众人面前展示你的气概,展示你不能够被欺负的零容忍的态度。这种态度在原始社会的时候,能够保护你的基因,让你能够获得更多的交配权,让你能够活下来。
但是到了今天,它已经成为幻觉,但是这种幻觉依然控制着我们,让我们觉得我必须这样做。你看,假如你不看破这一点,你依然会被路怒症所控制。
以上为《洞见》音视频演讲实录的部分内容,成为樊登读书APP的VIP即可获得全部内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