幸福之路
荐语
你将获得
主讲人
精彩选段
本书籍解读制作团队
读完本文约需6分钟
以下为《幸福之路》音视频演讲实录的部分内容,订阅非凡精读VIP即可获得包括本书在内的全馆内容。
各位非凡精读馆的观众和听众朋友们,大家好,我是徐英瑾,今天非常开心能够和大家分享一部英国哲学家罗素的书,叫《幸福之路》。
英国哲学家伯特兰·罗素应该是一个很有名气的人。他是一个大数学家、大逻辑学家,一个和平主义政治运动家,同时又是一个情场的高手。他一共结婚4次,有名有姓的、重要的女朋友有12个,没名没姓的、不重要的女朋友,不少传记专家认为有100个左右。罗素的生活,可以说是异常丰富多彩。
罗素这个人的形象可以说是非常多元化。他既可以写像《数学原理》这样非常难懂的、专业的学术书籍,但同时他也会写鸡汤式的著作。罗素是一个拿到诺贝尔文学奖的人,他写的《西方哲学史》因为文笔优美拿到了诺贝尔文学奖。这至少就说明了罗素是一个大众哲学读物的写作高手。在这方面,罗素和很多职业哲学家是不一样的,因为很多职业哲学家只能给同行写东西。《幸福之路》就是他写的这些通俗小册子当中的一本。
那我为什么要向中国的读者推荐这样一本有些年头的老书呢?罗素这本书的题目听上去非常鸡汤——《幸福之路》。特别要指出的是,这本书和一般的鸡汤并不完全一样。罗素这本书的好处是什么呢?它对于现代人碰到的一些心理疾病,比如说烦闷,比如说相互嫉妒,比如说996过劳死,都有非常勇敢地触及。
所以,他所说的都市生活,虽然是以他那个时代的西方世界的白领或者是蓝领的生活为模板,但是对于整个工业化时代各国的工人和白领来说,我觉得都有普遍的借鉴意义,这是这本书的一个特点。
这本书值得推荐的另外一点,就是罗素这本书的观点相对来说是比较中庸的。一讲到社会弊病带给我们个体的一些心理上的疾病的时候,就有两个极端。一个极端是咱们要改变这个社会的结构,另外一个极端就是我们要完全顺从于它,要把所有的吃亏当成是福。这两种态度,一种是完全不切实际的理想主义,另外一种是消极遁世的,或者是逆来顺受的心态,都不是罗素所主张的。罗素主张的是某种中道,或者是中庸之道。
这本书的构架是相当清楚的,分为两部分。一部分就是我们为何不幸福,或者说不幸福的原因是什么。第二部分就是如何幸福起来,怎么样变得幸福。其实这两个部分之间也有关联——只要你把自己之所以不幸福的原因全部找准了、找对了,然后对症下药,你十有八九就能变得幸福起来了。
一. 我们为什么不幸福?
罗素的这本书罗列了很多我们不幸福的原因,我做了一个大致的归纳,用四个汉字来加以概括。第一个汉字就是“累”,现代人很累,第二个是现代人很“烦”,第三个是现代人很“怕”,第四个是现代人爱“比”,就这4个字。
1. 累
那现代人的累到底是什么意思呢?在罗素生活的时代,人类已经进入了电气时代,而不是之前的蒸汽时代,可以说工作的强度已经比蒸汽时代下降了,像《雾都孤儿》里面压榨底层劳工的现象已经少了。但是,广大白领还是觉得非常累,所以罗素就指出这个“累”主要不是指肉体的累,而是神经的累、精神的累。
举个例子,高中是有军训的,大学是有军训的,但是有多少朋友觉得军训是件很累的事?恐怕不会很累吧?大家觉得高中生活中最紧张的体验是什么?绝对不是高一的军训,而是来自于模拟考,各种各样的模拟考。其实高考本身还没那么吓人,模拟考最吓人——黑板上写着“离高考还有100天,冲刺!”这比军训吓人多了。肉体的累不可怕,精神的累最可怕。
然后你好不容易大学毕业了,进了一个公司工作了,微信这个东西就很可怕了。随时随地老板能找你,客户能找你,给你发各种各样的消息,这就让你的精神长期处在紧张的状态,你说累不累?实际上,在罗素的时代还没有微信,但罗素也已经开始抱怨了,觉得家里装了个电话烦都烦死了,它随时可以把你叫醒,这是现代人的苦恼。
还有别的原因可以让你累。比如,我们以前生活在农耕时代,我们遇到的人都是我们熟悉的,和熟人在一起,我们就不会觉得紧张,就不会觉得累。但在今天的工业社会,我们永远会遇到陌生的人,然后我们心里面就砰砰跳,不知道应该用怎样的态度来应对这样的陌生的人,我们一直生活在这种忐忑之中。
那么,我们现在讲完了第一个字“累”。“累”和另外一个字之间的关系,就很相近了,这个字就是“烦”。
2. 烦
什么叫“烦”呢?烦的本质罗素讲得非常好,用中文的一句话来讲,就是“看着碗里的,惦记着锅里的”,这就叫烦。或者说得更简约一点,就叫“得陇望蜀”。你明明现在已经得到了一点好处了,但你不甘心,你觉得你还要拿更多的好处,你需要追求更大的快乐和愉悦,欲求不满,这种状态就会让你烦。你总希望现状能够起一些波澜,起一些变化,让你的灵魂的琴弦也能够随之得到波动。
陷入烦闷状态的人,他们要寻找什么?他们要寻找刺激,因为只有兴奋和刺激,才能够填补他们灵魂中的空虚。有人说了,烦闷是不是因为孤独呢?错了错了,烦闷的本质不是孤独,孤独的人未必很烦闷。比如,你把一个哲学家关到一个小房间里面去,他一个人写哲学著作,他有可能是孤独的,但他并不烦闷,他自得其乐。烦闷是另外一种精神状态,一个人没有办法在他的灵魂深处自己开发出乐趣,他需要外界的刺激才能带给他一些适当的愉悦,这就是烦闷的本质。
我们已经进入了一个快时代了,在这个快时代里面,所有的信息都以刺激你的感官为目的,没有办法触及你灵魂的深处。当你的灵魂适应了这种刺激模式,一旦没有这些新的刺激进入你的大脑,你的灵魂就会进入烦躁状态。
实际上,类似的道理叔本华在《人生的智慧》里面也已经提到了。叔本华提到,有很多肤浅的灵魂仅仅是因为欲望得不到满足,在渴望更高级的欲望的时候,陷入了烦躁的状态。但一旦他们的灵魂被别的欲望满足所充满了,他们又会产生空虚,因为欲望的满足本身就预备着对于下一个欲望的指向。从此,他们的灵魂就陷入了某种永远无法停歇的、寻找刺激的过程中。这种虚无的状态使得很多人就像水上的浮萍一样,随波逐流,没有自己的根基。要了解叔本华这方面的思想,大家可以关注我在非凡精读馆上讲读的另外一本书,就是叔本华的《人生的智慧》。
3. 怕
“怕”也让我们感到不幸福,大家说怕什么呢?有林林总总的怕,这里我们主要讲的是青年怕什么。青年最大的怕就是不被理解。
因为我的年龄可能要比非凡精读馆的有些听友的年龄要大一点,所以我还记得在80年代,有一个口号叫“理解万岁”。青年总觉得不被世俗所理解,所以就要提出这个口号。那我觉得这口号在相当大程度上没有过时,代沟这个问题好像是一直存在的。
罗素是在广义的层面上来谈青年之怕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