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为什么要读《诗经》
你好吗,我是李蕾。今天我要讲的这部书,其实大家期待已久了。
看看我手里拿的《诗经》。《诗经》有三本,《风》《雅》《颂》,总共有305篇,这是中国第一部诗歌的总集。
有一次直播的时候,我说我要讲《诗经》,樊登老师就说《诗经》怎么讲?首先一定会讲《诗经》的一些基本点,我们要了解它到底是一部什么样的作品。接下来用笨办法讲,就是挑出其中的一些篇目,一篇一篇往下细读。
你会说,这听起来一点都不美,那怎么办呢?我从故事讲起。
先说说一个人,这个人叫叶嘉莹,我们叫她先生,但其实她是一位女士,为什么叫先生呢?这是尊称。有人讲叶嘉莹先生是中国唯一一个穿裙子的士,士人精神的士。我之前讲过《人间词话》那本书,就特别推荐了叶嘉莹先生的点评版本。
后来我看到了席慕蓉写的一篇文章,说她跟叶嘉莹先生有过一次还乡之旅.叶嘉莹先生在11岁的时候,她的伯父就跟她讲你是个蒙古族人,那我们的先祖是在蒙古高原上的土默特族,之后就往东方迁徙,来到了叶赫水。所以这个部族就用这条河流的名字,叶赫水的名字,作为部族的名字。
你们猜出来了吗?是哪个姓?叶赫那拉,你会说我看慈禧传记的时候知道这个名字。在蒙语中,叶赫那拉的意思是巨大的太阳。
之后好多年,叶先生一直在想那条叶赫水还在不在,我故乡的源头究竟是什么样?后来叶嘉莹先生第一次见到席慕容就说,你也是蒙古族,如果你能找到叶赫水,我们就一起回故乡。
后来这件事,就真的得到了很多人的帮助,比如说鲍尔吉·原野,内蒙古的作家。然后《沈阳日报》的记者就去调查,几个月后,有一个消息传来,说叶赫水就在我们吉林省的梨树县,它还在流动,是一条很美的河流。
九月,就是我们现在讲《诗经》的这个季节,一行人就跟着叶嘉莹先生到了叶赫水畔,这条河还在,叶赫那拉部族的旧城已经消失了,现在那个地方看到的是一大片一望无际的玉米田。九月份的玉米叶子有点干了,风吹过的时候,就是那种哗啦哗啦像翻纸张一样的声音。
席慕蓉说,那天有一轮很大的红太阳,已经下午了,一切都显得有点魔幻。然后叶嘉莹先生坚持要上到一个土坡上,站在那,她转过身,那些玉米的枝干就贴在她的眼前。叶嘉莹先生看了一会,大概有十秒的时间,对所有的人说:“这就是《诗经》中的那首诗,‘彼黍离离,彼稷之苗。行迈靡靡,中心摇摇。’”
就在这样的一个地方,在她久违的故乡,叶嘉莹先生遇见的是一首三千年前的诗。我看这篇文章非常地动心,竟然诗是这样的,你可以是一位真真切切的读者,你也可以是这首诗的作者,你还可以是诗里的人。你可以在一座一无所有的土坡上遇见一首诗。
所以再问我说为什么要讲《诗经》?我们为什么要读《诗经》?那就先从这个故事说起。《诗经》里面的感情,就是现在我们生活中那些平平常常的欢乐或者小小的忧伤。
我们先说说关于《诗经》的一些基本知识。
这305篇产生的年代是从公元前11世纪,到春秋中期差不多经历了550年左右。那它的地域,这些诗词从哪来的呢?从陕西一直到山东,整个黄河流域。在中国古代文化区域是属于中原文化、华夏文化和荆楚文化,就是两个系统。所以《诗经》跟《楚辞》是完全不一样的,气质不同,要求不同,价值观也不同。
《诗经》是一部什么样的书呢?我拿的这个《诗经》大家可以看一下,这是一套,《风》《雅》《颂》,这套书特别漂亮,是我一直推荐的一个版本。因为很多人说读《诗经》的时候,最糟糕的就是你说的是什么,我根本听不懂。因为很多字的读音和这个词,我们现在不怎么用了,所以不理解。
那为什么推荐这个版本?这个版本第一非常美,打开以后里面有很多图画,有很多图画。第二它是有注音的,所以你喜欢朗读,或者你想要把这首诗读明白,想要体会到那种乐感,你是没有任何障碍的。还有一个,这本书的注解者是复旦大学的骆玉明老师,所以我今天讲《诗经》选这个版本,也会引用很多骆玉明老师对于《诗经》的理解。骆老师很厉害,他是编《辞海》的,所以古代文学这块,就是他在管这个事。
你打开《辞海》,关于诗经的第一句话:“这是我国第一部诗歌总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