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纬华夏
荐语
你将获得
作者简介
精彩选段
本书籍解读制作团队
读完本文约需6分钟
以下为《经纬华夏》音视频演讲实录的部分内容,成为樊登讲书VIP即可获得全部内容。
樊登:许先生,非常感谢您接受我们的访问。
许倬云:谢谢你。有劳各位,不好意思。
樊登:我们觉得很荣幸。您这次这本书叫《经纬华夏》,您是怎么想到这个题目的?
许倬云:《万古江河》的名字是当年我太太起的,我觉得这个名字很不错、很合意,所以这次也想来个四字经。后来就想到,这本书我是以地理为主题,经度、纬度合起来称作“经纬”。
地理上怎么界定中国?这不但是指实际上的地理环境,也指地理单元。地理单元是我们真正看得见(visible)的单元。文化单元很重要,但你看不见;人种单元你看得见,但你分不出来。而地理单元划分的是人定居的地方,我们认得出来。虽然我们看见的是这个人的整个身体——多高、多胖、多黑、多白,但是人的灵魂和精神也在身体里边。这就是地理单元的意义。因此我这本书,要从地理条件上看中国在世界上占了什么样的特定位置,又在特定的地位上发展了什么样的特定优势,或者有什么特定负担。
英文名字我跟王德威(注:比较文学及文学评论学者,美国哈佛大学东亚语言与文明系讲座教授)商量了一下,他一下子就想到了Reorienting China,意思是重新替中国定位,既包括对外定位,也包括对内定位,总之是(重新)定位。所以关于这本书取名的问题,可以从中文、英文两方面解读。对我来说,这个书名表达了我这本书的内容取向,以及我的内容着重点在哪里。今天你这么一问,我非常高兴,因为这样我就可以让读者知道,该怎么样看这本书的各章各节。这是我要说明的第一点。
第二,Reorienting China的理解还包括,中国至少有三个大区在"本部"核心区,这就是刚才讲的黄河、长江、沿海以及西南这三大块。但除此之外,还有东北那块、北方那块、西北那块,这三大块再加上西藏的话,就是四大块,这比前面的三大块大多了。
樊登:对,面积大。
许倬云:但是这几块区域间是什么样的主从关系?又是怎么样互相呼应?每个区内的变化是什么?区与区之间的变化又是什么?这些就变成我后面讨论中国发展的过程研究的问题,这些问题都是在地理条件下来讨论的。
樊登:这一次您书里边有一个非常重要的观点,体现在这张图(如图1)上,这是我们中国的地图。这边是一条胡焕庸线,胡焕庸线的一侧分成了中国的第一区、第二区和第三区。您能不能把胡焕庸线和这三个区的分界跟大家讲讲,为什么是这样分的?
图1 华夏文明三大核心区地理分布图
许倬云:我说明一下胡焕庸线。这一条线是顺着西南到东北。
樊登:从黑龙江到云南。
许倬云:对,这条线是气候线,也是人口密度的分布线。这条线东南半边是中国人口最多、都市最多、最繁华、生产最多的地方。西北的那些民族是以东南这边为背景的。西北不是边陲,西北是后台。很多“演员”从西北出来踩进东南,比如说蒙古,比如更早的匈奴,哪个不是从西北、东北踩进来。进入我们中原的胡人,不是西北人就是东北人。他们打进华南来,登上了已经有生旦净丑的舞台。这条线是很重要的。
另外一条线叫“秦岭—淮河”线,从西到东,一条线画下来。秦岭跟巴山之间的水经过一个大的山谷,位于陕西跟湖北之间。这条沟的南面是四川,北面是陕西的高原。那条线是降雨量分界线。土壤的温度等条件,决定了北方是吃麦子、小米,南方吃大米、芋头。两条线是一条横、一条竖,对我来说都有意义。刚刚讲的三区是这条线跨越的区域。西北边等于是中国中原,南半边就进了东南部跟南部,跟“秦岭—淮河”线有一定的关系。所以看地理有许多不同的角度可以看,我的看法都是宏观的看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