苦难的意义
荐语
你将获得
主讲人
精彩选段
本书籍解读制作团队
读完本文约需5分钟
以下为《苦难的意义》音视频演讲实录的部分内容,订阅非凡精读VIP即可获得包括本书在内的全馆内容。
你好,欢迎来到非凡精读馆,我是魏知超。
今天我要为你解读的书是《苦难的意义》,作者是非常受欢迎的心理学家、耶鲁大学教授保罗·布卢姆,他是我们的“老朋友”了,我曾经解读过他的名作《善恶之源》。这本《苦难的意义》是他的新作品。这个中文书名起得不太合适,书里其实讲到了从短暂的肉体疼痛到影响一生的苦难经历等等不同的痛苦体验,所以书名改成“痛苦的意义”,用“痛苦”替代“苦难”可能更合适。所以请大家不妨收起“苦大仇深”的期待,这本书并不是主要讲那种苦大仇深的悲情苦难故事的。
这本书的核心观点,也最让我觉得耳目一新的,是它提出了一种颠覆传统的幸福观,那就是幸福并不总是来自快乐的经历,而是可以来自对痛苦的超越。一些与痛苦相关的体验和认知,居然可以成为幸福之源。
布卢姆教授在书里提出,痛苦并不总是消极的,人的情感体验非常微妙复杂。我们最终感受到的,并不只是痛苦带来的那点纯粹的生理感受,而是会在上面附加上其他情感,以及我们对它的解读和认识。所以很多痛苦体验其实都可以被大脑进行某种转化,转变成对人生有积极价值的体验。比如,有些痛苦会衬托出其他体验的美好,还有些痛苦经历会让我们吸取经验教训,让我们收获成长,体悟人生意义。用书里的原话来说就是,“某种程度的痛苦和困境对于丰富而有意义的生活至关重要”。这是《苦难的意义》这本书里一个很发人深省的洞见。
不过布卢姆教授并不是在书里歌颂痛苦、歌颂苦难,他旗帜鲜明地谴责任何人为制造痛苦的行为。他想强调的是,当我们自己遭受痛苦的时候,不要一味想着消除它,忘掉它,而是要思考可以从哪些角度超越痛苦。
接下来,我会综合归纳《苦难的意义》这本书里的核心观点,向大家介绍超越痛苦的三大视角,分别是用确定感来超越痛苦、用反差感和控制感来超越痛苦、用意义感超越痛苦。这三个视角也不仅仅只是超越痛苦的方法论,它们同时也各自揭示出了一些底层的人性规律。今天解读完这本书,我期待大家不但可以利用这些知识来转化痛苦,提高工作生活中的幸福感,更期待大家可以通过它们对人性产生一些新的感悟。
一、用确定感超越痛苦
有这样一种痛苦,我想所有人都体会过,它甚至是我们人生的主旋律,那就是为了完成一个目标而克服挑战,为了那个目标辛苦付出时所必须忍受的痛苦。为了方便讲述,我就把它叫作“奋斗之苦”好了。用确定超越痛苦,我具体想说的,就是超越这种“奋斗之苦”。
经受奋斗之苦是人生的常态。比如,运动员为了在比赛中取得好成绩,每天坚持高强度训练,忍受身体的疲惫和伤痛;创业者为了实现自己的商业梦想,夜以继日地工作,面对无数次的失败和挫折,仍然不放弃;艺术家为了创作出动人的作品,反复尝试修改,经历灵感枯竭的痛苦……
我们害怕奋斗之苦吗?在《苦难的意义》中有一个思想实验非常引人深思,它揭示出一个很出乎意料的可能——人们其实非但不害怕这种奋斗之苦,甚至会对这种痛苦产生深层次的渴望。
这是英国哲学家艾伦·沃茨提出来的思想实验,它是这样的:假设,你现在拥有了一种超能力,你有能力梦见任何你希望的场景,这些梦境感受起来绝对真实。而且一晚上你就可以做一个持续75年的梦,也就是差不多人一生的长度。
那么,你会怎么样构建这个梦境?我想你很可能会首先选择在你的梦里实现自己人生里所有没能实现的愿望,体验每一种快乐和满足,一直在梦里过着充满快乐和满足的人生。
但是我相信,很快你就会对这些完全由你掌控的美梦感到厌倦。你会开始希望你的梦境中出现一些无法预测的事情,让梦境变得更加刺激和有趣。于是,你会逐渐增加梦境中的不确定性、风险和挑战。对抗这些挑战的过程肯定是伴随着“奋斗之苦”的,但是你知道,那种毫无痛苦、同时也毫无挑战的梦境并不是你想要的。所以,你心甘情愿地承受这些痛苦。
随着你越来越熟练地应对这些挑战,你的梦境又一次变得无聊起来。于是你会继续增加梦境的风险和挑战,换句话说,你会让自己承受更多的痛苦。
那么,这个循环继续下去,你会梦见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