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长的觉醒
荐语
你将获得
作者简介
精彩选段
本书籍解读制作团队
读完本文约需6分钟
以下为《成长的觉醒》音视频演讲实录的部分内容,成为樊登讲书VIP即可获得全部内容。
各位好,今天要讲的是我写的新书,叫作《成长的觉醒》。我为什么写这本书呢?是为了回答一个问题。经常会有很多家长在我的直播间里问我:“为什么我的孩子以前都挺乖的,现在突然之间不听话了?”“为什么我的孩子突然之间厌学了?”“为什么我的孩子突然之间叛逆了?”似乎在大家看来,孩子的变化都是突然的。我本来想给这本书取名为《断崖式觉醒》。因为我们要解决一个问题:为什么变化总是断崖式发生。
【孩子成绩忽上忽下的原理 】
我给你们普及一个很基本的统计学常识。为什么很多家长认为一揍孩子,他的成绩就会上升,一表扬孩子,成绩就会下降呢?在统计学当中,这种情况叫作回归均值。什么是回归均值呢?一个人的成绩基本上是围绕着均值上下波动的,状态好的时候比均值高,状态不好的时候比均值低。所以如果某次成绩太好了,那下次可能就下降了,某次成绩太差了,下次就上升了,这叫回归均值,是一个统计学中的基本规律。
家长为什么表扬孩子呢?之所以表扬孩子,就是因为这次成绩比均值高,你表扬他以后,下次考试成绩回归均值,你又说他翘尾巴了,“一表扬你就翘尾巴,禁不起表扬”,觉得是孩子禁不起表扬,所以成绩又下降了,但实际上只是因为成绩回归均值了。当他的成绩低于均值时,父母就会生气,骂他、盯着他甚至揍他,然后成绩又上升了。父母以为是揍出来的,实际上不是,只是回归均值了而已,这才是孩子成绩变动的基本原理。
【很多古训已经不符合时代的需要】
很多人问,那怎么解释“棍棒底下出孝子”“严师出高徒”这样的古训?首先,古训不一定都是对的。其次,我给你解释一下,为什么“棍棒底下出孝子”“严师出高徒”这样的古训都产生于农业时代,因为农业时代的人有一个共同特点,即人们普遍不需要从事脑力劳动。绝大多数人所要做的工作要么是种地,要么是打猎,要么就是做手工艺活,做这些工作不需要计算二元一次方程,不需要求导,不需要求积分……你不需要这些知识。所以我们说“棍棒底下出孝子”有道理,是因为只要他足够小心谨慎,就可以成为一个很好的农夫或者猎人。老老实实的,这是农业时代所需要的特质。
但是经过工业革命以后,尤其是现在都已经进入AI时代了,所有的人都希望自己的孩子学得更多,能够学更复杂的东西,甚至能够编程,能够了解数学、天文、物理。这些东西都是我们头脑的奢侈品,如果他不轻松、不愉快、没有感到乐趣,就根本学不会。
【用情感引导的方法和孩子沟通】
许多老师和家长不会用情感引导的方法。什么叫情感引导呢?就是当孩子跟你沟通的时候,无论他的情绪好还是不好,他最需要的是理解。“我知道你现在压力很大”“我知道你现在感觉很不容易”“我知道不会做这样的题让你很难过”“我知道刚才妈妈说的话让你觉得很委屈”,这就叫作理解。当你能够理解对方的情绪时,对方的情绪才会快速地平静。所以我们跟很多孩子沟通的时候,尤其是青春期的孩子,你经常会发现,父母、老师和孩子都处于高情绪对抗状态。孩子很生气,父母更生气:“我还错了?你不挣钱,一天到晚只要学习,我们养着你,你还冲我们发脾气。”孩子的声音越大,父母的声音也越大,最后导致孩子觉得自己是个人渣,说什么反正都没有用,所以他要么不跟你沟通了,要么就做出更极端的事情。在一方情绪激烈的时候,我们要学会让情绪降温。而让情绪降温最有效的方法就是理解、倾听和提问。
【多夸夸孩子的优点,而不是纠错】
各位,这是一个很有意思的话题,在从小到大的过程中,你的爸妈可能就某件事一直给你纠错,比如说迟到,总是纠正你迟到的问题;或者不会说话,总是纠正你不会说话的问题;再或者是不吃菠菜,总是纠正你不吃菠菜的问题。结果你会发现,我们经常不改,很多被人长期强调的、纠正的习惯,我们这辈子都不改。
如果一个人要靠纠错来维系存续的话,那我告诉你,错是纠不完的。因为人是一个不断变化的复杂体系。这个不断变化的复杂体系会有成千上万,甚至上亿个纠错的角度。你随便纠正,因为纠了这个错,还会有那个错;这个错改正了,又会冒出三个新错,永远纠不完。
生物体系不是靠纠错延续的,而是靠发现亮点延续的,也就是要找到你的优点。我们生活在这个世界上,不是因为我们没有缺点,不是因为我们是完人,而是因为我们有一些别人没有的优点,所以我们在这个社会上有价值,能够存活下去。因此,塑造一个孩子行为的有效时机,就是在他做正确的事情的时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