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刚经:不焦虑的活法





荐语
你将获得



作者简介

精彩选段



你好吗?我们今天要讲的书,跟《金刚经》有关,叫作《金刚经修心课:不焦虑的活法》。这本书对我来讲也非常地有意义。人都会有心乱如麻的时刻,回忆一下,你的那个最难度过的是什么时刻?什么事呢?又是什么让你突然之间就了悟了,好像可以放下,可以通透,可以继续拖着困难往前走,直到困难消失不见?
禅宗里面讲了一个小故事,就是六祖慧能到一个寺庙里面。有一天的下午大家就在那儿看,说这个旗杆上的风幡在动。弟子们就开始讨论,说这到底是风在动还是幡在动。后来慧能就说,亦非风动,亦非幡动,是你的心动。
如果听了这个故事,你心里也动了那么一下,我觉得这就是你自己跟自己内心的结缘。那么我们今天就要来讲讲,怎么样能够把自己的心打开,拥有一种不焦虑的活法。
这本书的作者是费勇老师。很多一直在订阅“李蕾讲经典”的书友就会比较了解,之前我在讲《了凡四训》的时候也提到过费老师。我们还对王阳明的心学有一些对谈。这本书是费勇先生研习《金刚经》之后,他个人所获得的启发。他就把这些启发写了下来,制作成了一个课程,一共分为十课。从我们生活的实际问题出发,帮助我们用《金刚经》的智慧来看待生活,改变我们的活法。
对于每个人来说,就算我们没有读到过《金刚经》,也不认为有必要拥有什么信仰,但我们也要活在这个世界上。那么生老病死,爱恨情仇,成败得失都无法避免。或者精彩,或者无聊,日子就要这么一天一天地过。那如果我们读懂了《金刚经》,会有改变吗?当然,我们也一样活在这个世界上,还是要经历刚才所说的这一切。不过日子一天一天过,这个过的里面就会有不同的旋律。
所以今天我来讲《金刚经》,并不是说我们都一定要通过这本书去获得一个什么样的身份,而是说这本书里的智慧,就像小小的光芒一样,可能在某一个时刻就能够安慰你。
作为平凡的众生,我们每天的生活都围绕各种问题展开,比如说买什么菜,坐什么交通工具上班,怎么投资能够利益最大化,到哪里去偷得浮生半日闲,等等。那你说这跟《金刚经》有什么关系呢?
对呀,我们关注什么样的问题,就会有什么样的人生。所以问题决定了我们的人生质量。那怎么提出一个好问题呢?我们来看看,佛陀曾经被哪些问题困扰过。有些人很吃惊,说佛陀也会被困扰?当然会。费勇先生说,今天困扰过你的也曾困扰过佛陀。因为佛陀也并不神秘,他不是一出生就是圣人,他也度过了属于自己的人生苦难、疑惑之后,才通往了成佛的道路。
我们先来了解一下佛陀和《金刚经》的故事。首先《金刚经》是什么?它的全名叫作《能断金刚般若波罗蜜经》。这个词很多人会念成般若,在这里它念bō rě。这是佛教中一部非常重要的经典,是佛学的根本大法。
在梵语里,金刚有两种意义,一个是指能穿透一切的迅猛闪电,另一个就是最坚硬的钻石。所以俗话说没有金刚钻,别揽瓷器活,就是在讲金刚钻足够坚硬,可以划开瓷器。
简单来说,《金刚经》讲的就是当各种各样的烦恼来了,你能够像迅猛的闪电击穿烦恼那样,一下子把烦恼穿透,然后你的心就会像钻石一样,任何烦恼都不能来动摇它。那么当各种快乐来了,你就能够像迅猛的闪电击穿快乐那样,一下子把快乐看透,然后你的心就像一颗钻石,任何快乐都不能够动摇它。有没有觉得非常酷?
这就是为什么后来很多人,去研究《金刚经》。就是因为我们觉得不再被外界的节奏所干扰,能够保有自己内心真实的形状,这是一件非常了不起的事。那么般若波罗蜜是什么意思呢?般若是指智慧,波罗蜜的意思是到彼岸,连起来就是如何通往彼岸的智慧。所以《金刚经》讲的就是通过发现一种如何到彼岸的智慧,来断除世间加给你的种种的苦难、虚妄,最后获得解脱。
那你说为什么要到彼岸去呢?因为我们现在脚下立足的,眼前看到的地方,都不是我们想要去的地方。或者说眼前看似属于你的一切,其实都不重要,因为它们都会失去。
那我们活着的目的是什么呢?就是要越过眼前的种种“相”,它指的是各种各样的存在,到达彼岸。彼岸并不是一个真实存在的地方,通俗地讲一下,彼岸更像是一种境界。这样就比较容易理解它。到达这个境界以后,人就不会再被种种纷扰的事物困扰,这是一种无上的智慧。
《金刚经》的作者是谁呢?不知道。佛陀在世的时候,他不立文字。那么怎么样给大家开示呢?就是口头讲述。佛陀的学说不是靠着书籍传播的,而是靠他的弟子们,他的听众们口口相传。所以《金刚经》和早期其他的佛经一样,是佛陀的弟子们共同回忆整理出来的佛陀所讲出来的言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