谁在你家
荐语
你将获得
主讲人
精彩选段
本书籍解读制作团队
读完本文约需5分钟
以下为《谁在你家》音视频演讲实录的部分内容,订阅非凡精读VIP即可获得包括本书在内的全馆内容。
各位书友大家好,欢迎来到非凡精读馆,我是沈奕斐。
这些年我们发现,很多年轻人的新式家庭观念在网络上引起了热议,比如说“朋友圈屏蔽父母”,很多事情年轻人都不会告诉父母;“断亲”现象,年轻人好像都不怎么爱和亲戚来往了;还有“AA制”现象,有些年轻小夫妻从谈恋爱到结婚都实行AA制(费用平均分摊),约会AA、生活开销AA、买房的钱也是AA。
这些观念其实并不是最近这几年才开始产生的,我在2006到2012年间做了一个研究,写了一本书叫《谁在你家:中国“个体家庭”的选择》。大家如果读这本书就会发现,其实早在21世纪初的时候,就有了类似的观念。
这本书的书名叫《谁在你家》,并不仅仅指的是物理层面你和谁一起住在同一个屋檐下,还包含了心理层面你认为谁是自己的家人,以及你认为这是谁的家。这个认知非常重要,它会影响你的家庭关系和家庭问题的处理模式。
刚结婚的时候,房子买在哪儿、装修听谁的;怀孕的时候,要不要让老人来照顾,还是请月嫂或者我们自己来做;工作忙碌的时候,到底请谁的父母一起来照顾孩子;如果和老人一起住,和老人的教育观念起了冲突怎么办,要不要纠正长辈溺爱小孩的种种习惯;甚至还有日常事务中,家务到底应该谁来做,要不要请保姆等。你会发现这些表面上的家庭问题和矛盾背后,都暗含了家庭认同的塑造过程。
而且不同类型的家庭解决矛盾的方式也会不同,本地户籍的家庭和外地户籍的家庭,他们所面对的矛盾是不同的;独生子女的家庭和多子女的家庭,他们跟老人同住的概率也是不同的;请不同的老人来住,由于他们的性格不同、孩子的年龄不同,相应的家庭应对的方式也是大不相同的。
在这本书里,我用调研的46个家庭的具体生活案例,向大家展示了丰富多样的家庭矛盾处理的方案,以及沟通协商的过程。我的很多朋友在看我这本书的时候,都经常怀疑说:“你是不是在我们家装了监视器,怎么跟我们家经常发生的情况非常相似。”
我之所以做这个研究,其实也是因为我当时面对这样一个困惑:为什么我本来和我的妈妈和婆婆关系是很好的,但当我们住在一起时,却产生了各种各样的矛盾呢?这个研究其实帮助我解决了这些困惑,让我清楚地知道,我遇到的这些问题背后的原因到底是什么,怎么去理解和处理这些问题。
我今天很高兴能够有机会和大家分享我的研究成果,以及这本书里的具体的内容。我觉得这本书能帮到我,同样这本书也能帮助你更好地处理你和父母以及各种长辈的关系。
首先来介绍一下这项研究的过程。我是从2006年开始这项研究的,整个研究持续了5年,我的研究对象是当时生活在上海的46户家庭,研究方法主要采取的是深度访谈和观察法。
西方的家庭现代化理论告诉我们,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和城市化的进程,家庭会变得越来越核心化,也就是说丈夫、妻子和孩子这样的小家庭成为主流,而代际关系,也就是我们和老人的关系会变得越来越松散。可是这种在西方发生的进程,在中国的城市中却没有出现,我们的家庭并没有完全走向核心化,我们的代际关系依然很紧密,甚至某种意义上可能变得比以前更为紧密了。
所以这个研究想探讨的问题是:为什么中国会有和其他国家不一样的家庭发展的历程?在这种情况下,我们又怎么确定这是谁的家,怎么界定谁是我的家里人,家庭里又会出现哪些新的权力张力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