帆书
拥抱那只黑狗

拥抱那只黑狗

主讲人:樊登、汪瞻
4.9
2025.03.08上新

荐语

据统计,每15位国人里就有1位可能曾遭受过抑郁折磨。这只“黑狗”在当今快节奏的生活里似乎无孔不入,随时准备夺取我们的快乐。但是,面对抑郁,你从来不是一个人!本书列举了多种基于循证医学的心理干预方法,帮你在日常生活中进行“情绪急救”。还有应对青少年抑郁的科学指导,帮助家长和孩子共同走出心理压力的阴霾。只要及时发现、正确干预,抑郁这只“大黑狗”也可以变成乖巧的茶杯犬。

你将获得

各年龄段(含青少年)抑郁症的病因
日常可操作的抑郁自助疗愈方法
重塑认知,让自己和亲友积极拥抱生活

作者简介

汪瞻
心理治疗师
临床心理学家
于斯坦福大学取得博士学位后回国从事心理工作,使用认知行为疗法等循证治疗技术为抑郁人群提供帮助。

精彩选段

当抑郁情绪或压力盘踞心头时,不要把一切都归咎于自己,而是试着将它们当作天空中的乌云,以友善的好奇心观察这些乌云飘来飘去。我们无法也无须去阻止乌云笼罩天空,只观察它的来去与翻涌,这就是能让自身感到放松的非评判式回应。
..........
第125页
接纳不是放弃努力,不是降低自我要求,不是向现实缴械投降,也不是原谅或宽容过往的伤害和不公。接纳意味着我们在承认并能完全接受已经发生的客观现实的基础上,将注意力聚焦于制订计划,以使情境不再继续恶化,让改变发生。
..........
第165页
经常在家庭教育中说教的父母,虽然想表达的是自己苦口婆心的一面,但他们给孩子留下的往往是专制的、高压的印象。此刻,孩子眼里的父母想严格要求和控制自己的人生,孩子会感到自己的自主性被忽略或被剥夺。面对这种情况,孩子会本能地想要挣脱这种专制的枷锁。如果在这个过程中屡屡碰壁,则会强化孩子的无助感,加重抑郁情况。
..........
第218页
注:上述页码为句子在实体书中所在的页码。

本书籍解读制作团队

共计268小时的精心打磨
宋瑶
责编
海丽玮
校对
邵慧平
审核
钱赵力
终审
张玥
审读
陈凤
设计指导
下载APP查看完整版思维导图
读完本文约需3分钟

以下为《拥抱那只黑狗》音视频对谈实录的部分内容,成为樊登讲书VIP即可获得全部内容。

樊登:各位好,今天我们来讲一本非常重要的书,叫作《拥抱那只黑狗》,它的副标题是“抑郁疗愈指南”,作者是汪瞻医生。欢迎您,汪医生。

汪瞻:谢谢樊老师。

樊登:汪瞻医生看起来很年轻,1993年的人,他是斯坦福大学的博士,而且已经有十几年的临床经验了。有没有病人见到您的时候觉得您太年轻了?

汪瞻:会有。第一次见我的时候,一般会有一些这样的疑惑和担忧。但第一次见完之后,就不会有这样的担忧了,因为他知道心理科学可以解决他的问题,而不是经验去解决他的问题。

【“鸡娃”更容易让孩子抑郁?】

樊登:我观察到一个现象,不知道是不是对的,就是像我们小的时候,包括您小的时候,父母基本上都在工作。

汪瞻:散养。

樊登:他就算“鸡娃”,也是在有限的时间里。但是现在很多家里边会有一个妈妈专门留着“鸡娃”,全天候地陪着孩子,这个会不会给孩子造成压力?

汪瞻:是。我们需要意识到,正如我们经常说的那样,父母要做好的父母,但好的父母常常没有标准。如果没有科学的方法指导,只是被自己的本能驱使着去做父母的话,我们就会误把严管或者给孩子更多的约束作为一种好的父母的标准。

但实际上今天我们会发现,那种“直升机式的父母”,也就是时刻监管你的父母,是心理学研究里面发现的最差的父母,因为这样的父母最容易给孩子带来心理障碍。相反,什么样的父母好?最好的父母有两条标准:第一个就是我们父母一直想做的,给孩子一部分的指导,但这个指导一定要基于第二条,就是孩子能给你反馈。孩子会告诉你,你的这个指导适不适合、恰不恰当。只有既能指导也能听进去反馈的父母,及时调整自己的父母,有科学指导的父母,才是真正好的父母。

【如何快速判断自己是否陷入抑郁?】

汪瞻:如果是临床上的鉴定标准,其实相对来说会比较复杂一点。但如果各位了解过一些心理学的知识,就可能知道有一个方法叫作认知行为疗法。它的创始人阿伦·贝克先生,也是我的老师之一,他发明了一个非常快的方法,叫作“三无提问法”。这个“三无提问法”是什么呢?第一个“无”,就是你可以问问你自己,会不会经常感到自己没有用,这叫无用。第二个问题叫作无助,就是你看看平常有没有人能够理解你,身边有没有人能够帮助你。

樊登:有,有人帮助我。

汪瞻:第三个叫作无望,你会不会觉得未来是没有希望的。对于这三个问题,如果我们状态比较正常,就会觉得其实都差不多有,或者是有一两个问题,你可能会回答没有。但当你陷入重度抑郁时,对于这三个问题,你全部会说“是的”。这是一个非常快速的判断方法。

樊登:既无助,又无望,也没用。

汪瞻:所以这“三个无”,是我们能够飞快地检验自己现在有没有进入抑郁状态的很好的问题。

【家里条件一般,孩子有心理问题怎么办?】

樊登:我们当然希望大家能够带着孩子去看医生,但是看医生也挺贵的,尤其是心理医生有很多治疗项目还没有进入医保,费用还挺高的。如果一个家庭经济条件不怎么样,您有什么建议能够给他们?

汪瞻:可以主动地寻求一些公益组织的帮助。我们这个社会其实有很多的公益组织,清华大学就有专门的心理热线。我们每个市的心理协会都有专门的24小时的危机干预热线,各个省市的精神卫生中心也有相关的免费的治疗名额。所以大家千万不要只是自己去搞这个事情,我们要跟这个社会互动,这个社会有很多的公益资源可以帮助我们。

第二个方法,我们需要去看一些科学家的书或者专家写的书,因为这些书可以“保底”,让你知道怎么做不会错。有更多这样的知识的更新之后,你至少不会在你的孩子出问题的时候再去打骂他,或者是压制他这个状态。这是第二个小的方法。

第三个方法,我们需要建立更多的支持系统,不能只是自己去面对它。刚才我们也讲过,不能只是自己:你既可以自己管教孩子,也可以邀请你的一些朋友,大家一起互换一些方法,还可以参加一些像咱们这样的读书会,或者是一些更公开的活动。这些都可以帮助你意识到,有的问题,比如咱们家里的困苦的问题,或者是咱们家里的一些教育的问题,是大家共同面临的问题,而不是一个家庭的问题。所以千万不要独自面对这个事情,而是寻求更多的帮助。

【乐于助人,身体更好?】

汪瞻:我们的心理科学研究发现,在一个实验里分设两组人,一组人经常帮助人,一组人不经常帮助人。结果我们会发现,当压力事件变得更多的时候,也就是这两组人面对更多的压力了,第一组经常帮助别人的人,他的发病率(生病的概率)没有变得更高;但是那些不经常帮助他人的人,发病率就变得更高。

面对同样的压力事件,也就是你的生活变得越来越有压力,或者面对更多挑战的时候,如果你经常帮助人,你就更少地生病。为什么?因为你的体内分泌了大量的催产素,这就是“赠人玫瑰,手有余香”背后的心理学的科学的效应。这也可以大大降低我们抑郁的情况。它本质上都是让我们大脑能够体验更多爱的感觉,这爱的背后就是一种能够保护人的催产素在发挥作用。

下载APP查看完整版解读文稿
喜欢这本书的人也在听
不安的哲学400094394

不安的哲学

岸见一郎写给你的宽心之书
播放量654.43万
修复玻璃心400082102

修复玻璃心

学会与世界自在相处
播放量808.77万
为什么我们总是在防御400095205

为什么我们总是在防御

真正的勇士敢于卸下盔甲,直面真我
播放量589.72万
正午之魔400063634

正午之魔

揭秘抑郁症真相,学会如何正视抑郁
播放量708.86万
我战胜了抑郁症334

我战胜了抑郁症

9位重度抑郁症患者的康复实录,9次自我拯救的重生之旅
播放量840.29万
选择帆书的理由
关于帆书
帆书是一个提供书籍精华解读的平台。
优势
实力
10年讲书历史,6500万书友信赖
省时
45分钟听懂一本好书
专业
各领域权威人士担任讲书人
丰富
超800本好书,覆盖心灵成长、亲子家庭、人文历史、职场生活等领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