苦乐参半
荐语
你将获得
主讲人
精彩选段
本书籍解读制作团队
读完本文约需6分钟
以下为《苦乐参半》音视频演讲实录的部分内容,订阅非凡精读VIP即可获得包括本书在内的全馆内容。
书友,你好。欢迎来到非凡精读馆,我是路一鸣。
大家还记得电影《泰坦尼克号》吧,很多人都会被这部电影里男女主角的恋情打动。但是,我想各位一定记得电影中的一个场景:当泰坦尼克号已经撞上了冰山,人们在疯狂地四处逃生,却有两位小提琴手,一位中提琴手,一位大提琴手选择留在了甲板上,从容地演奏一首赞美诗。这时的电影画面是这样的:在舒缓的琴声中,镜头对准了坚守在驾驶室里的船长、在床上紧紧相拥的一对老夫妻,还有一位年轻的母亲在为两个孩子讲最后的故事……等乐曲演奏完毕,首席小提琴手对其他三位琴手说:“今晚能与诸位一起演奏是我的荣幸。”泰坦尼克号最终断成两截,这些人也随船葬身大西洋了。这是一个真实的故事,并非导演编出来的情节。这个故事浪漫又悲壮。
今天我要讲的这本书叫《苦乐参半》。这本书的开头也讲述了一个类似的真实故事。1992年5月28号,当时正值南斯拉夫内战,萨拉热窝遭到了围困。萨拉热窝歌剧乐团的首席大提琴手为了悼念在前一天的轰炸中遇难的22个平民,他来到了爆炸现场,并穿着正式的白衬衫和黑色燕尾服。他坐在废墟中的一把白色塑料椅上拉起大提琴,让凄婉动人的音符在空中久久地回荡。面对灾难、战争和死亡,音乐家们以动人的音乐将所有能感受到痛苦的人们紧密地连接在一起。
听完这些故事,我们能感受到悲伤,也能感受到浓浓的爱意,这就是苦乐参半的感觉,也是我们对这个不完美却始终美丽的世界抱有的发人深省的回应。
我给大家念两段《苦乐参半》的读者评价。有一段是普通网友写的:“如果你不知道怎么摆脱痛苦,可以看看这本书。它不是工具书,而是通过故事叙述让你慢慢被治愈了。”另一段是我曾讲过的《重新思考》的作者亚当·格兰特的评价:“这是一本罕见的书。苏珊·凯恩巧妙地从一种早该出现的视角描绘了我们最沉重的情感,苦乐参半是治疗消极情绪的完美良药。”
接下来我为大家解读《苦乐参半》这本书。
一、什么是苦乐参半
01 苦乐参半的含义
首先,我们得理解一下什么叫苦乐参半。苦乐参半是指我们的内心充满渴望又饱含辛酸和悲伤,对时间流逝的感知异常敏锐,对世界之美满怀奇特而强烈的喜悦。
我们得注意,我们每个人都曾经有过这种感受,比如被壮丽的景色震撼,为时间的流逝感伤。当看到感人的画面时,我们容易流泪;当看到老照片时,我们容易触景生情。我们也会对音乐、艺术或大自然产生强烈的感触。再比如,在阴雨连绵的日子里,我们能获得心灵的慰藉或者创作的灵感。
02 苦乐参半的科学基础
根据心理学的研究,15%~20%的婴儿的敏感性情由遗传获得,这种性情让他们在面对生活中的无常,以及辉煌时刻的时候更容易产生强烈的反应。
现在心理学家已经确认,人的情绪多达27种。苏珊·凯恩在这本书里说,每一种情绪都有它的价值。比如,恐惧听起来好像是负面情绪,其实不是如此。恐惧能让我们保证自己的安全,因为你害怕了,所以你不会去做太冒险的事。再比如,有人认为愤怒会伤人伤己,其实也不是。我还讲过一本书是《你可以生气,但不要越想越气》,这本书的重点是不要越想越气,但是你可以生气。愤怒的好处是什么?愤怒能让你不容易被人利用。因为你愤怒了,所以别人不容易侵犯你的权益了。
悲伤是作者在这本书里重点关注的情绪。悲伤有价值吗?悲伤有什么意义呢?
作者告诉我们,悲伤能触发同理心,因为悲伤人们才会被连接在一起。这个说法有理论基础和实验结论吗?有。作者告诉我们,悲伤触发同理心是一种生物本能。根据神经科学家的研究发现,在面对他人的悲伤的时候,我们产生的神经反应的大脑区域与我们需要呼吸、食物、生育和保护孩子的时候激活的大脑区域相同,与我们想要得到回报、享受快乐生活的时候激活的区域也一样。同一片区域同时控制着人的悲伤、快乐、希望、欲望等基本情绪。
而且作者说,我们的神经系统基本上没有办法分辨他人的痛苦和自己的痛苦。也就是说,我们自己忽然在火上烫了一下,手缩回来了,感觉很疼。如果我们看见别人烫了一下,也是这种反应。这些反应都来自我们大脑里被激活的领域——前扣带回皮质,这是人类特有的大脑区域,其他动物并没有这个区域。
我给大家举个例子。大家记不记得在2015年时,叙利亚有一批难民逃难,没想到半道上船翻了,有一个三岁的小男孩不幸溺水身亡。他的尸体被海浪冲到了海滩上,就像一个在床上睡着了的安静的孩子。不管你有没有看过这则新闻,现在你听我描述完这个场景,你是什么感觉?一定会觉得难受、心酸、痛苦。世界各大媒体把这张照片作为当天的头版头条后,各国普遍的情绪反应也是如此。这个三岁的小男孩并不是我们 自己的孩子,这也不是我们自己,为什么我们看到这张照片就能产生巨大的同情和悲伤呢?因为这是我们大脑进化的结果。